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像流感一樣能致命的疾病——青少年抑鬱症|鋅鋰師拔麻

像流感一樣能致命的疾病——青少年抑鬱症|鋅鋰師拔麻

爸媽分享 專家分享 教育心得
By 鋅鋰師拔麻 on 12 Apr 2020
我們是一對臨床心理學家夫妻Sam與Sasha,同時也是一位幼兒的父母。我們期待藉由分享教育/教養的生活甘苦、心理學/腦科學的相關文章,打破過往教養迷思,協助各位父母在育兒路上,多一分信心、少一分挫折。

爸媽們,您知道嗎?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資料顯示,在過去的十多年間,美國10-1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了接近三倍,10-24歲的整體自殺率也上升了56%,而根據台灣衛福部2017年的資料,自殺是12-17歲青少年的第三大死因。

MamiDailyPhoto from MamiDaily

為甚麼青少年會自殺?
自殺的原因很複雜,無法用單一原因就可以解釋,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降低或減少各種自殺的危險因子,而其中一個與青少年自殺相關的危險因子就是青少年憂鬱症。

MamiDailyPhoto from MamiDaily

事實上青少年期的大腦處於重整階段,因此這些孩子無論在思想、情緒和作為上,都相對不穩定或變得敏感,而在父母眼中青少年這些反應等於「叛逆」、「難搞」,我們很容易忽略了孩子可能陷入憂鬱低潮!

我的孩子也會憂鬱?
鋅鋰師把拔在大學工作期間,每當告訴家長們孩子可能罹患憂鬱症時,家長的第一反應通常是不可置信地反問我:「我的孩子也會憂鬱,不可能吧?!」

紓緩壓力:新手媽媽壓力大Photo from MamiDaily

在臨床經驗中,我發現易受憂鬱困擾的個案,常常是別人眼中的乖小孩、模範生,這群「追求完美」的孩子,也許只是「微笑憂鬱」罷了,就像我認識的小美一樣。

小美是法律系高材生,典型的白富美,有天來做心理諮詢。

「我睡不太好,難以集中精神,怕影響成績,所以過來看看。」她笑得有些勉強。

「嗯嗯!我明白,那麼除了睡不好,還有其他的改變嗎?情緒、飲食方面呢?」我嗅到一點憂鬱的味道。

最重要是讓孩子在睡覺前有安靜的情緒。Photo from MamiDaily

她沉默了好一陣子。

「其實我感到壓力好大,每天都過得好不快樂,不僅胃口變差,也覺得自己很沒用。最近成績變差,我真的很難受,好想去死!」

她一邊哭著,一邊拉起衣袖,給我看她割自己的刀痕。

「我不可以成績不好,不然老師會不喜歡我,爸爸也不會再肯定我了!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倒不如死了算了!」

看著眼前崩潰大哭的小美,腦海中浮現許多和小美相似的個案,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受到憂鬱所困。

家長可以怎麼做?從覺察、辨識開始
青少年的憂鬱症狀,不一定是典型的情緒低落,也很少人會直接告訴父母,自己的憂鬱情緒。他們也許會用逃學、濫用藥物、網路成癮、暴力等方法來呈現。所以父母要辨識孩子是否有可能憂鬱,可以留意孩子以下九個日常行為的變化。

MamiDailyPhoto from MamiDaily

1. 睡眠習慣改變,失眠或嗜睡

2. 胃口改變,暴食或沒有胃口

3. 平時能做好的事,突然掉漆了

4. 平常喜歡的事物,都變得意興闌珊

5. 生氣易怒,與人衝突多

6. 自理能力變差,缺乏儀容打扮

7. 易分心,成績突然變差

8. 抱怨身體不舒服,頭痛、胃痛等

9. 透露出自殺想法或計劃

當父母留意到孩子有以上的行為改變,且持續兩週以上的話,可能代表您的孩子有憂鬱狀況,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如果孩子願意,可以填寫這個青少年憂鬱情緒自我檢視表,瞭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態。

發現孩子患上憂鬱症,要如何幫助他們?
根據鋅鋰師把拔在臨床上的觀察,一般父母聽到孩子患上憂鬱症,通常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覺得孩子學生生活明明很輕鬆,肯定是「太草莓、抗壓性不足」才會得憂鬱,不積極陪同孩子就醫,結果延誤了治療時機;另一種則是不知所措,甚至自責父母做得不好。

MamiDailyPhoto from MamiDaily

面對憂鬱症的孩子,拔麻們可以依偱這五個撇步來幫助孩子。

1. 鼓勵孩子維繫社交
憂鬱的孩子通常會遠離朋友或減少去做喜愛的活動,但越離群無助憂鬱康復,因此父母可鼓勵和陪伴孩子與他人重新連繫,不論是做義工、參與朋友聚會或重新培養興趣,都有助孩子重新與社會連結。當然,父母不要安排過多活動使孩子無法負荷。

2. 充分運動飲食睡眠
患上憂鬱和患上感冒類似,同樣需要三餐定時、營養均衡的飲食。也要有充足睡眠,並且鼓勵孩子多到戶外走走與運動,減少看3C的時間。

3.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在尋求專業協助時,要緊記讓孩子一起參與討論,尋找孩子能信任的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良好的醫病關係對憂鬱症的康復很重要。

MamiDailyPhoto from MamiDaily

4. 陪伴孩子走過治療
大部份的憂鬱症都能康復,但與感冒一樣,康復需要時間,切莫操之過急,應帶著同理與耐心,陪伴孩子走過服藥或心理治療的過程。

5. 不要忽略照顧自己
為了照顧孩子,父母容易把全副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結果忽略了自己的身心狀態,結果孩子還沒好,父母反而病倒了。作為照顧者,要留意自己是否壓力過大,不要過於壓抑,也不要過於自責,可以的話,尋求更多親友的支持和協助。

2%的人會先向伴侶求助、41%則會向母親求救Photo from MamiDaily

面對憂鬱,我們不輕視也不誇大;陪伴孩子,一同跨越憂鬱的幽暗低谷。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