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貶低教育】網民從小被爸媽語言羞辱致懷疑人生 為中止貶低式教育 選擇不生育 掀共鳴

【貶低教育】網民從小被爸媽語言羞辱致懷疑人生 為中止貶低式教育 選擇不生育 掀共鳴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17 Jul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在亞洲家庭中,父母常把責備與比較當作激勵方式,長期下來卻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與內耗。一名網民分享了自己從小到大的經歷,表示在語言羞辱中長大,成績再好也換不來一句肯定,反而是永無止境的比較與批評。長期受到這種「貶低式教育」的影響,讓他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適合成為父母,最後選擇不生育,以免將這樣的傷害延續到下一代。

貶低式教育 | 目錄 + 快速連結

父母常把責備與比較當作激勵方式,長期下來卻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與內耗Photo from MamiDaily

從小被「貶低式教育」

這名網民回憶,從小到大父母總愛用貶低的語氣與他對話,不管考第幾名、念哪所學校、找到什麼樣的工作,都被一再否定。例如:

「你考試第一名又怎樣?人家學校排第一。」
「你怎麼那麼笨,像頭豬一樣。」
「找到工作又怎樣?能養我們一輩子嗎?」

他表示,這種習慣不只是他父母的溝通方式,更是從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延續下來的「教育傳統」,讓他不禁懷疑,這樣的教養方式是否具有某種「遺傳性」。

這種習慣不只是事主父母的溝通方式,更是從他們的父母那一代延續下來的「教育傳統」Photo from MamiDaily

變得不願意分享 也決定不生育

長期面對這種打擊式溝通,他逐漸對人生失去信心,也變得不願與家人分享任何事情。而當他真的沉默不語時,父母又反過來指責:「我們是你爸媽耶,怎麼都不跟我們說話?」

同時,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從年輕時就產生強烈的不安與焦慮,也對未來是否能當個好父母感到恐懼,他也對婚姻與育兒產生恐懼。他坦言:「我很怕自己也會不自覺地用同樣的語氣去對待小孩,變成我最討厭的那種大人。」因此,儘管年紀漸長,他依然決定不生孩子,避免重蹈覆轍。

這樣的成長環境讓他從年輕時就產生強烈的不安與焦慮,也對未來是否能當個好父母感到恐懼,他也對婚姻與育兒產生恐懼Photo from MamiDaily

引起衆多網民的共鳴

貼文一出,引起了衆多網民的共鳴。其中一位網民分享相似經歷,表示自己今年考上醫學系,但整個暑假都處於焦慮狀態,每天擔心未來會不會跟不上課程、是不是只是運氣好才考上。他坦言,這種自我懷疑來自於從小就習慣被打壓與否定:「去年沒考上就被說活該;今年考上了,又被說『這種貨色也能當醫生?』」

也有網友指出這種語言暴力並非天生會遺傳,而是社會氛圍與原生家庭的影響造成的複製模式:「那不是遺傳,是那個年代的集體觀念,很多人不自覺就把自己受過的傷再傳下去。」

這種語言暴力並非天生會遺傳,而是社會氛圍與原生家庭的影響造成的複製模式Photo from MamiDaily

做出改變 不讓「貶低式教育」傳給下一代

有些人因此選擇不婚不育,也有人選擇努力做出改變。一位網民表示,儘管自己從小也經歷語言羞辱,卻從小就下定決心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她後來結婚、生子,也經常提醒自己換個方式與孩子相處:「我從懂事時就知道,要和他們不一樣。我也努力讓我的婚姻不是重蹈他們的覆轍。」

還有網友指出,自己雖然不至於完全放棄與原生家庭的聯繫,但也清楚知道必須與他們的價值觀保持距離,避免讓舊傷再度影響自己的人生。當他發現自己也開始出現父母當年的語氣時,就決定停止、反省與調整。他相信,只要願意覺察,就能打破這種教養模式的連鎖。

網民表示,儘管自己從小也經歷語言羞辱,卻從小就下定決心不要成為那樣的大人Photo from 《潘朵拉:偽造的樂園》劇照

避免「貶低式教育」的五個方法

語言會塑造孩子對自己的認知,父母若總用打壓與比較的語氣與孩子互動,長期下來會使孩子陷入低自尊與自我懷疑。若想打破貶低式教育的循環,可從以下幾點著手:

 1. 少用比較,專注孩子自身表現

不要用「人家怎樣你怎樣」的語氣,改為「我注意到你這次有多努力」。

2. 批評行為,不批評人格

避免說「你怎麼這麼懶」,而說「今天功課晚寫,是不是遇到困難?」

3. 肯定進步,而非只看結果

不只是讚美成績,也肯定過程中的付出與改善。

4. 練習說出鼓勵語句

習慣用「你做到了」「你值得驕傲」取代「這有什麼好得意的?」

5. 若情緒無法控制,尋求協助

父母也需要成長與支持,適時接受諮詢或心理輔導,有助改善親子關係。

若想打破貶低式教育的循環,可從以下幾點著手Photo from MamiDaily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