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保護自己】看見孩子在外被別人欺負 父母應怎麽做? 育兒教練教你4步驟做孩子最有力的後盾

【保護自己】看見孩子在外被別人欺負 父母應怎麽做? 育兒教練教你4步驟做孩子最有力的後盾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21 Jul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孩子在公園玩得正開心,下一秒卻被其他小孩打了一下——許多家長都曾遇過這種瞬間令人心跳加速的場面。到底該怎麼反應?是先去抱起自己的孩子?還是立刻制止對方?或者,應該去找對方家長理論

孩子被別人欺負 | 目錄 + 快速連結

育兒教練 Anuradha Gupta 提出了一套「四步驟應對法」,幫助家長當下冷靜處理,還能讓孩子從中學會保護自己Photo from IG @mommyandmishti

對於這類令人手足無措的場面,擁有多年經驗的正向育兒教練 Anuradha Gupta 提出了一套「四步驟應對法」,不但可以幫助家長當下冷靜處理,還能讓孩子從中學會保護自己。

 

一、讓孩子知道你在

Gupta 分享自己曾經在公園碰到這樣的情況:她的女兒被另一個小孩推打,而對方的家長並未注意到。儘管她當下感到驚訝又憤怒,她仍然選擇穩住情緒,第一時間走向自己的孩子。

「我蹲下來,跟女兒平視,輕聲說:『這樣不可以,我有看到,我在這裡。』」她說,讓孩子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一環。

在那一刻,孩子可能還無法理解事情的對錯,但她需要知道:她被尊重、被理解,有人會站在她這邊。

孩子可能還無法理解事情的對錯,但她需要知道:她被尊重、被理解,有人會站在她這邊Photo from MamiDaily

二、溫和但堅定地設下界線

處理完自己的孩子後,Gupta會轉向對方孩子,用不帶指責的語氣說明界線,例如:「我們不打人,因為打人會讓人受傷。如果你想一起玩,可以說『我可以一起玩嗎?』」

她強調,這樣的回應不是責備,而是引導。「我不是在教訓他,只是幫他學會一種更好的溝通方式。如果他的家長在場,我相信她也會介入。」

如果家長對於直接說話感到不自在,也可以轉為引導語句,例如「我們用溫柔的手喔」,或是「看起來你們都想玩這個玩具,我們來輪流吧」。

這樣不僅能避免衝突升級,也能讓所有在場的小孩學會如何設下健康的界線。

家長可以轉為引導語句,這樣不僅能避免衝突升級,也能讓所有在場的小孩學會如何設下健康的界線Photo from MamiDaily

三、教孩子怎麼用語言保護自己

多數幼兒面對衝突時,會因為不知道怎麼說而選擇沉默。但沉默不代表堅強,反擊也不是唯一選擇。

Gupta建議,在當下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說話,例如:「你可以說『我不喜歡這樣』或『請不要這樣對我』。」這些簡單的句子,就是孩子邁出自我保護第一步的工具。

有時候,她也會私下、溫和地向對方家長提到事情經過:「剛剛他有打她一下,她沒事,我有先安撫她。」大多數家長在聽到這樣的語氣時都會表達感謝,而非防備。

多數幼兒面對衝突時,會因為不知道怎麼說而選擇沉默。但沉默不代表堅強,反擊也不是唯一選擇。Photo from MamiDaily

四、事後練習 讓孩子做好準備

真正的學習,其實發生在事後的陪伴與對話中。當孩子心情平穩,家長可以利用家中的安全空間,透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練習該如何面對類似情況。

Gupta說:「我會跟女兒玩一點情境模擬,像是說:『你可以說停』,『你可以把手伸出來說不可以』,或是『你也可以轉身去找大人』。這些都是她可以帶到下次互動中的力量。」

透過遊戲練習,孩子不只是在「演戲」,而是在腦中建立對應經驗,讓未來真正遇到類似情境時,能夠自主反應、不再慌亂。

透過遊戲練習,孩子不只是在「演戲」,而是在腦中建立對應經驗,讓未來真正遇到類似情境時,能夠自主反應、不再慌亂。Photo from MamiDaily

教會孩子守住界線

Gupta指出,這四個步驟的目的,不只是幫孩子處理一次被欺負的事件,而是培養一種長期受用的能力:「學會冷靜表達、堅定立場,以及在被冒犯時說出自己的感受。」

這些能力不只是幼兒時期才需要,更是未來在人際互動、同儕關係、甚至成人生活中,持續守護自己的關鍵力量。

當孩子知道,遇到不公平時他可以說「不」,可以尋求協助,可以為自己設下界線——這正是一個父母能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

 

延伸閲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