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孩子依賴】孩子一哭就哄?做什麼都讚好?專家揭父母3個習慣 或削弱孩子獨立性

【孩子依賴】孩子一哭就哄?做什麼都讚好?專家揭父母3個習慣 或削弱孩子獨立性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21 Oct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有多少父母曾經有過這樣的情景——明明已經請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但最後還是忍不住親自動手;又或者,一看到孩子快要哭鬧,就立刻哄好,只為避免他情緒崩潰?然而,心理學家提醒,這些「出於愛」的行為若太頻繁,反而會讓孩子變得依賴,難以學會面對挑戰與挫折

孩子依賴性 | 目錄 + 快速連結

這些「出於愛」的行為若太頻繁,反而會讓孩子變得依賴,難以學會面對挑戰與挫折Photo from MamiDaily

美國紐約杜羅大學(Touro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 Daniel J. Moran 指出,現代父母往往「拼命想讓孩子的人生變得順利、安全又快樂」,但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

Moran 認為:「父母的出發點是愛,但結果往往是依賴。」當家長總是急著替孩子排除困難、消除不適,孩子就失去了發展自我調整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

他指出,從行為科學角度來看,孩子的自信是透過「經歷後果」與「發現自己能處理」的過程建立起來的。若家長總在前一步幫忙,孩子永遠無法真正體驗「自己也可以做到」。

當家長總是急著替孩子排除困難、消除不適,孩子就失去了發展自我調整與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Photo from MamiDaily

1. 幫太快,忽略了「引導的機會」

Moran 指出,許多父母只要看到孩子遇上困難,就會立刻伸手幫忙,無論是摺衣服、做功課,還是和朋友起衝突時出面「協調」。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漸漸失去主動思考與面對挑戰的勇氣。

其實,孩子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答案」,而是被引導去思考。例如當孩子說:「我不會收玩具!」時,父母可以回答:「那我們一起想想,從哪裡開始會比較容易?」這樣的對話不僅讓孩子參與決定,也讓他明白「我有能力做到」,而非永遠等待大人出手相救。

過度幫忙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漸漸失去主動思考與面對挑戰的勇氣Photo from MamiDaily

2. 過度讚美,削弱了努力的價值

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有自信,會常說「你好棒」「你最聰明」,但 Moran 提醒,這種「無條件的誇獎」可能讓孩子對讚美上癮,反而無法正確看待自己的表現。

當孩子的表現無論好壞都得到「好棒棒」的評價,他會逐漸忽略努力與改進的意義,甚至對挑戰產生恐懼,因為害怕失去「被稱讚」的感覺。
心理學家建議,家長可以將焦點放在孩子的過程與態度,例如:「我看到你今天很用心在畫畫」,或「你剛才遇到問題還是沒有放棄,這很厲害」。這樣的具體回饋能讓孩子從努力中獲得成就感,而不是只依賴外部的稱讚。

當孩子的表現無論好壞都得到「好棒棒」的評價,他會逐漸忽略努力與改進的意義Photo from MamiDaily

3. 行程太滿,剝奪了「無聊」的時間

在現代教養中,「讓孩子不閒著」幾乎成了常態。鋼琴課、英語班、畫畫班……孩子的時間被各種活動排滿,卻少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Moran 認為,這樣的過度安排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空間。「無聊」並不是壞事,反而是創造力與自我引導力萌芽的時刻。

當孩子在閒暇中學會自己安排時間、想像遊戲或創造故事,他們的思考與內在動力就會自然成長。因此,父母不妨學會「留白」——給孩子一點時間發呆、無聊,甚至犯錯,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時刻,正是他們學會獨立思考與行動的養分。

過度安排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空間Photo from MamiDaily

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受挫

Moran 建議父母學會讓孩子「在安全範圍內受挫」。父母可以用行動示範如何面對錯誤,並以開放式問題幫助孩子反思,例如:「你覺得下一次可以怎麼做?」或「這次最難的地方是什麼?」這樣的對話能讓孩子逐漸具備自我調整與堅持的能力。

他強調:「自信不是來自不斷的讚美,而是來自堅持、解決問題與找到目標。一點點的不舒服,反而能為孩子未來建立心理韌性。」

 

建議父母採用「漸進式放手」

臨床心理學家、Best Life Behavioral Health 創辦人 Dr. Samantha Whiten 也贊同這項觀點。

她指出,許多父母會因為想補償自己不快樂的童年,而過度呵護孩子。「當你的成長經歷不夠幸福,就會特別想讓孩子擁有你從未得到的關愛,」她說,「但若過度保護、事事代勞,結果並不比忽略更好。」

Whiten 認為,過度幫忙只會讓孩子學會依賴。當孩子有能力自己完成事情而父母仍搶著代勞,孩子就會認為:「反正有人幫我。」長此以往,他不僅缺乏成就感,也無法建立自信。

她建議父母採用「漸進式放手」:先示範給孩子看,接著讓他自己嘗試,家長僅在旁觀察;最後退後一步,讓孩子獨自完成。「當父母選擇離開房間,其實是在傳達信任,也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與被肯定。」Whiten 說。

當孩子有能力自己完成事情而父母仍搶著代勞,孩子就會認為:「反正有人幫我。」Photo from MamiDaily

幫得多會削弱孩子獨立性

父母的愛是孩子最大的力量來源,但若幫得太多,反而會削弱他們的獨立性。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不出手」,讓孩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學會面對挫折、調整情緒,才是真正幫助他成長的方式。正如心理學家 Moran 所說:「一點點的不舒服,是成長最好的養分。」

 

延伸閲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