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演算法】社交平台為流量 頻繁推送流產夭折內容 媽媽斥演算法容易令孕婦陷焦慮恐懼

【演算法】社交平台為流量 頻繁推送流產夭折內容 媽媽斥演算法容易令孕婦陷焦慮恐懼

產前產後
By Dara on 06 Oct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社交媒體透過演算法,不停向用戶「餵食」一些符合個人喜好的內容,令人欲擺不能。然而這些資訊對孕婦而言,可能在製造恐懼,使孕婦變得焦慮。近年就有不少研究表明,孕婦使用社交平台會帶來不少負面影響。

恐懼演算法|目錄 + 快速連結

社交媒體如何鎖定孕婦,推送流產、夭折內容製造「恐怖數據」?Photo from MamiDaily

社交平台推送孕婦不安影片

根據《衞報》報道,Kathryn Wheeler懷孕22週時,社交媒體的演算法向她推送了一段影片,起初她以為是普通母嬰影片,直到看了標題,才意識到自己正在觀看的是令人心碎的影片:一位母親抱着她23週出生的、已沒有生命跡象的嬰兒。「我感覺自己劫數難逃。」Kathryn在受訪時回憶道。

Kathryn的經歷並非單一個案。在資訊唾手可得的今天,社交媒體本應是準媽媽們尋求支持和知識的地方,卻演變成一個製造和販賣焦慮的恐怖機器。演算法先是用驗孕棒、報喜影片等溫馨內容將準媽媽包圍,但在「點讚」、「分享」餵養這部機器的同時,便漸漸由早期快樂影片轉化黑暗的影片。

演算法開始推播懷孕期間最令人恐懼的內容:例如關於流產的故事會、母親得知寶寶沒有心跳的崩潰瞬間,以及各種新生兒缺陷和夭折的影片。Kathryn說:「一天晚上,睡前看手機,給我推送了一段一位女性拍攝自己瀕死分娩經歷的視頻,我淚流滿面地卸載了這些應用程式。」

Kathryn Wheeler受訪時指,曾嘗試封鎖那些不想看的內容,但效果並不明顯Photo from 翻攝自《衞報》

對用戶背景進行「精準打擊」

在TikTok上,有超過30萬個影片被標記為「流產」,另有26萬個影片被標記為「流產意識」。一個影片標題為「我發現自己流產的現場錄影」,觀看次數接近50萬次。另一段影片展示了一名婦女生下死胎,觀看次數接近500萬次。演算法不斷推送這類影片,令Kathryn非常不安和困擾,曾嘗試封鎖那些不想看的內容,但效果並不明顯。她和曾懷孕的朋友分享這些經歷,發現大家都有相同情況。

這種個人化的恐懼推送,甚至會根據用戶的背景進行「精準打擊」。非裔媽媽Cherelle Mukoko就發現,由於數據顯示有色人種女性在懷孕期間面臨更高的併發症風險,她的社交媒體便充斥着相關的負面內容。「這讓我每次產檢都更加緊張警惕,」她說,「你會開始想:『這會發生在我身上嗎?我會是那不幸的那一個嗎?』你已經承受了懷孕的種種不適,結果你的社交媒體還在火上加油。」

演算法可能不停發送流產、寶寶夭折以及各種新生兒缺陷的影片給準媽媽Photo from MamiDaily

 

恐懼就是流量 流量就是金錢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哈佛大學科技倫理研究員Dr. Christina Inge一針見血地指出:「令人不安的內容不是系統故障,而是互動率(engagement),而互動率就是收入。」

社交平台的終極目標是提升用戶的參與度,而「恐懼」是吸引注意力的最強烈驅動力之一。演算法一旦偵測到用戶可能懷孕,便會開始測試各種內容。只要用戶在一段提及孕期憂慮的影片上多停留幾秒,就會被解讀為「感興趣」,系統隨即會推送更多同類型的驚悚內容,將用戶鎖在一個由恐懼構成的資訊繭房中。

 

孕婦推送潛在負面影響

除了直接推送恐怖內容,近年多項研究也揭示了社交媒體對孕婦更廣泛的負面影響:

  • 資訊誤導:平台充斥着大量缺乏科學根據的懷孕資訊,誤導孕婦進行如「無專業人士監督下在家分娩」等不安全行為。
  • 身材焦慮與內疚感:網上完美的孕婦照加劇了身材比較,降低孕婦的自尊心。而關於餵哺方式等議題的極端意見,更讓新手媽媽感到自己「懶惰、無用、低人一等」。
  • 成癮問題: 研究發現孕婦更容易花大量時間瀏覽社交媒體,甚至有約10.5%的人符合「社交平台上癮」的標準,對日常生活、飲食和睡眠規律都造成負面影響。

演算法主導,由孕期焦慮過渡為育兒焦慮Photo from MamiDaily

從孕期焦慮過渡到育兒焦慮

這場由演算法主導的焦慮,並不會隨着孩子的健康出生而結束。Kathryn Wheeler分享,在她成為母親後,演算法只是將恐懼的主題從懷孕轉向了育兒。「現在我的IG推薦影片包括:『寶寶小睡20分鐘就醒來時,千萬不能做的事』;另一個影片則指着一款嬰兒背帶說『這真的不安全』。」

演算法似乎永遠能找到家長當下最擔心的事情,並將其放大。這或許能讓家長變得更「謹慎」,但代價是無數個被恐懼和不安蠶食的夜晚,以及為人父母本應擁有的那份喜悅和平靜。

懷孕和育兒本應是在網絡上受到保護的特殊領域,如今卻被當作另一個可被變現的數據點。雖然有專家建議透過修改設計、增加透明度及立法等方式改善,但在科技公司以「互動率」為最高指導原則的商業模式改變前,準媽媽和新手父母們仍將持續暴露在這場由數據驅動的心理風暴中。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