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困】為甚麼窮人無法翻身? 網民分析跨代貧窮7原因 原生家庭的思維模式是最大死症
「為甚麼我這麼努力,卻還是擺脫不了貧窮的宿命?」這或許是許多出身基層的人,心中最無奈的疑問。有網民在討論區分享「窮人仔女多數冇乜好結果」的七大原因,包括原生家庭的思維、行為和眼界,緊緊地困住下一代,帖文引起不少人熱議。
Photo from 《上流寄生族》劇照
事主在「連登」發帖:「人越大,越識得多窮人,越發覺跨代貧窮係有原因」,羅列了七個因素,他認為逐漸長大,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後,會發現一個殘酷的現實:跨代貧窮,並非偶然。
窮人與跨代貧窮的七大原因
1. 缺乏「帶路人」
事主認為原生家庭最大問題是「成個家族冇『帶路人』」,所謂「帶路人」,即長輩沒有在教育界、公務員體系或商業領域打滾過,他們能提供的指引和人脈便相當有限。世世代代都是打工仔,視野被框架在固有的生活模式中。「長輩冇膽識,睇唔透大勢。」下一代想有突破時,長輩往往以「過來人」的身份,潑下一盆冷水:「唔好亂嚟啦,我食嘅鹽多過你食嘅米。」這種缺乏膽識的思維,扼殺了年輕人的嘗試和創意。
2. 輕視教育的真正價值
作為基層家庭,事主覺得家裏真正有文化的人不多,口頭上說「知識有用」,但骨子裏卻對知識缺乏敬畏。家長目光短淺,為了多賺一點錢,他們寧願將孩子交給不識字的長輩照顧,而錯過參與孩子成長教育的機會。當生活不順時,他們歸咎於「命水唔好、運氣差」,而不願反思是否知識儲備不足、思維方式落後。
3.不懂「錢可以生錢」
對於許多窮人而言,財富積累的路徑非常單一,幾乎只靠出賣體力和時間。他們無法理解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原理,認為投資房地產、股票或基金都是「投機取巧」。這種思維限制了他們開拓財富的渠道,讓他們永遠困在低收入的循環中。
Photo from MamiDaily
4.慣性索取
事主覺得草根階層「靠人」的毛病根深蒂固。孩子在家中依賴父母,出外依賴朋友,將來依賴子女。他們將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習慣向外尋找失敗的原因,卻從不肯反省自己。這種缺乏獨立精神和自省能力的特質,不僅阻礙個人成長,也將壓力轉嫁給身邊的人。
5.缺乏危機意識
年輕時,仗着身體好、力氣夠,「就搏命做苦工」,同時沉迷於煙酒賭等不良嗜好。他們沒有意識到,健康才是最大的資產。等到年老體弱,一身病痛,不僅自己一生的積蓄付諸東流,還需要子女付出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去照顧,無形中將貧窮的重擔傳給下一代。
Photo from 《不夠善良的我們》劇照
6.認知匱乏,難以改變格局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底層社會表現得尤其明顯。賭徒的圈子裏只有賭徒,打工仔的圈子裏只有打工仔,因此「破唔到圈,結果大部分人被原生家庭思維困住」。無法接觸到不同階層的人,導致一代一代的思維和認知被原生家庭牢牢困住,一旦不愛讀書,便缺乏改變命運的機會,「只能賣勞力同時間為生」。
7.缺乏人脈
事主借用近期熱話「潘浠淳『藥倍安心』」事件,引證現代社會,人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說:「睇吓潘同學就知人脈幾重要,就算犯下彌天大錯,成個System都會攬佢。」人脈不僅能帶來商業機會,也能在遇到困難時提供支援。貧窮家庭由於圈子狹窄,難以建立有效的人脈網絡,這使得他們在面臨困境時,常常孤立無援,缺乏翻身的機會。
Photo from 《上流寄生族》劇照
引發網民熱議
帖文引起網民很大回響,有人直指「好似講緊本人屋企咁」,又認為「1最有同感,長輩冇膽識,仲要乜都潑冷水先,明明自己乜都唔識仲喺到指點江山」、「其他事小, 3係最致命,仲有唔好借錢,連做生意同銀行借錢都唔好」、「窮人養兒防老 子女注定冇運行,子女比錢少咗父母就情緒勒索」。
有人提出,富人和窮人的子女已不在同一起點,富人子女有本錢不斷嘗試,即使失敗了,也能重新再來。但窮人下一代沒有這樣的機會,一次失敗,就可能墜入深淵,難以翻身。因此,他們往往不敢嘗試,因為不敢冒險,最終只能選擇最安全、卻也最缺乏可能性的道路。
想擺脫擺脫貧窮的束縛,有人建議事主:「讀大學住hall,畢業直接唔返去,甚至返緊工直接租好樓,人間蒸發,直接甩哂所有麻煩,當自己孤兒,人生已經順利返唔少」、「警醒自己,千祈唔好有下一代」。
Photo from 連登截圖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連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