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人工智能|「媽,我份功課可唔可以用AI?」 當代家長必須面對的餐桌對話與親子「AI共學」策略

人工智能|「媽,我份功課可唔可以用AI?」 當代家長必須面對的餐桌對話與親子「AI共學」策略

專欄分享 教育領袖
By KK Hou on 19 Aug 2025

人工智能(AI)成為新常態,日常生活中都滲透著各式各樣的AI工具時,作為家長可以如何應對?香港電腦教育學會(HKACE)增補理事、滬江小學羅筱彤副校長相信,這個教育議題已經從「要不要讓孩子接觸AI」轉變成「如何引導孩子正確使用AI」。

首先,家長需要了解現今AI工具的基本功能與限制。ChatGPT、Gemini、DeepSeek等常見的AI工具可以協助用家寫作、解答問題、甚至創作內容,但相關的工具並非全知全能,有時會產生錯誤資訊或偏見。家長必須認識這些工具的特性,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意義的討論。

其次,建立開放而有界限的家庭AI使用準則至關重要。例如,可以與孩子共同討論:哪些學習任務適合使用AI輔助?哪些需要獨立完成?這些對話不僅幫助家長和孩子設定規範,也能培養孩子的數碼素養和明辨性思考能力。

常見的親子對話場景與高情商回應

以下是兩個家長可能面對的情境,以及如何以開放的方式回應:

  • 場景一:「媽媽,我可以用AI寫中文作文功課嗎?」

較差的回應:「不行!這是作弊!」

高情商回應:「這個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討論一下你的作文功課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學習表達和思考,那麼完全依賴AI可能不利於你的成長。不過,我們可以嘗試用AI作為輔助工具。例如,你可以先自己構思大綱寫出初稿,然後使用AI來幫你檢查文法或提供修改建議。這樣既能學習,也能了解AI的輔助價值。我們一起試試看?」

  • 場景二:「爸爸,為什麼我不能像同學一樣用AI做數學作業?」

較差的回應:「因為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高情商回應:「我理解你想提高效率的想法。不過我們可以思考一下,數學作業的目的是幫助你掌握解題方法和鍛鍊思維能力。我建議我們可以這樣:先自己嘗試解題,遇到困難時,不妨用AI來提示解題方向或檢查答案,但不直接抄答案。這樣既能學到知識,也能學會如何善用工具。」

把AI變成家庭創意與學習工具

除了學業上的應用,家長可以主動引導孩子探索AI的創意工具,轉化潛在的衝突為共學機會:

  • 家庭AI創意時間:全家人一起探索AI的有趣應用,例如,用AI協助規劃家庭旅行路線或設計家庭聚會遊戲等。
  • AI使用準則:與孩子共同制定家庭AI使用準則,包括使用時機、目的和界限。

最重要的是,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示範如何明智地使用AI工具。當孩子觀察到父母有節制地運用AI,並保持明辨性思考時,他們便會自然而然地學習這種平衡的態度。

延伸閱讀:

https://mamidaily.com/article/232783/

延伸閱讀:

https://mamidaily.com/article/231001/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