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升學準備】升小做好準備 孩子開心上學

【升學準備】升小做好準備 孩子開心上學

mami熱話 教育心得
By 慈慧幼苗 on 25 Aug 2025
「慈慧幼苗」由羅鷹石慈慧基金創始贊助,於2014年成立,致力拓展0至6歲幼兒培育及發展,透過互動資源平台及家長教育培訓課程等服務,教育公眾正確的育兒知識。截至 2020年,受惠的兒童、家長、及專業同工等超過37, 000人,受惠團體及機構超過400個。

暑假差不多結束了,不少小朋友即將踏進人生另一重要階段──升讀小學。父母現正忙於催谷孩子操練升小練習,還是趁升小前讓他們盡情享受一個吃喝玩樂的快樂假期?無論你是那一類型家長,凡事都不可以過猶不及; 切勿過份催谷孩子,令他們失去學習興趣,或是心情散漫,對學習提不起興趣來。父母預早幫助孩子收拾心情迎接新學年,也同樣重要。那麼,升小一的父母在孩子開學前,可以如何協助他們做好準備?

開學準備|目錄 + 快速連結

家長的預備

由幼稚園高班的大哥哥變做小一學生,對於孩子來說,最大挑戰是功課量和學習的要求增加帶來的無形壓力,加上接踵而來的測驗考試,這些被視作能力評估的考驗,都容易令升小的孩子產生焦慮,因此,父母宜先調較好自己對他們的期望:

升小後功課量增多,又要應付考試測試,小朋友需要更多升學準備Photo from MamiDaily

1. 勿勉強孩子喜歡所有科目

相對於幼稚園,孩子升小後要學習的學科相應增加:中、英、數、常識、普通話……等,孩子對每科的學習興趣,可能有所差異而影響個別成績,此時,父母宜多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從旁鼓勵,而非只集中他們最弱的一科,強迫他們不斷地反覆操練。

2.勿將孩子的學習與前途掛鈎

每個孩子的個性與能力盡不相同。若孩子喜歡體育或視覺藝術科,處理美勞習作比做學科功課更用心的時候,父母不宜有「荒廢學業」或「搞藝術將來找不到工作」的想法,而強迫他們先要處理「主科」 。父母要做的是培養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而非加重在他們的學習壓力,若孩子找到學習興趣與方向時,父母要做的是引導他們用具體的行動追求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3.按孩子實際能力釐訂期望

孩子升小後,父母對他們的功課、默書、測驗、考試的分數及名次有希冀時,謹記因應他們實際的能力釐訂這些期望,更不宜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人作比較。

孩子的預備


父母除了要調較對孩子的期望外,開學前不妨多與孩子傾談有關小學生活的概況,亦可以一起選購開學所需的物品,例如:校服、文具、書包、皮鞋等,讓他們逐步建立入學的憧憬。另外,父母可以協助孩子從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與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及早作出準備:

1.訓練孩子應有的責任心

在自理能力方面,事事為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可以嘗試將屬於孩子應有的責任,放手由他們自行處理,例如:訓練孩子執書包、清理書檯保持整潔、自己穿衣服、穿鞋襪等。此外,亦需要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應有的公德心,例如:如廁後的自理清潔、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口鼻等。

2.暑期活動勝操練補充練習

由幼稚園升上小學,孩子已適應群體學習生活,趁暑假期間,父母可以因應孩子的性格和興趣,鼓勵他們參加暑期活動或興趣班,藉此讓他們多與人接觸與互動。此外,父母亦可安排孩子參與體驗式的學習活動,例如:親子義工、參觀博物館、農場體驗、植樹活動等,讓他們探索不同的事物,親身體驗生活和接觸社會,藉著不同的活動以增廣見聞,亦可以減免孩子花時間躲在家中操練習作、看電視或玩手提電話。

3.小學課本先睹為快

買齊新書準備開學之前,父母可以與孩子一同翻閱新課本,目的是希望引起他們對即將接觸的學科產生好奇心,讓他們以閱讀圖書般輕鬆地瀏覽課本,從而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有初步印象。

父母與孩子共同的預備

孩子升小後,各學科的學習要求會提高,上課時間亦會增加,因此父母需要協助孩子重新調整作息的時間,確保他們有充足的精神上學去。父母可以在開學前與孩子一起構思及訂立作息時間表,而所訂立的時間表,以三十至四十分鐘為一節,當中間以三至五分鐘作小休,除了電視或玩電子產品外,不妨容讓孩子自由運用自己的小休時間。此外,如果時間表編排至晚上睡覺前,中間宜多安排半小時至一小時屬於孩子的自由時間。


顧名思義,自由時間是讓孩子自行決定這段時間的運用,上學、讀書、溫習、做功課以外,除了特別的限制,父母不妨讓孩子在自由時間內,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吧,這樣必定能成為他們主動學習的有用推動力!如果孩子邀請父母參與他自由時間的玩樂,或是一起分享圖書的時候,爸媽就要珍惜哦!

小學是塑造孩子品格、發掘他們潛能的重要階段,父母宜放手讓孩子自己多作不同的嘗試、從旁鼓勵他們發掘對學習的興趣。緊記要珍惜親子相聚時刻,在面對孩子功課與學業成績等事情上,父母多以正面管教方式去處理,切勿讓功課和考試成為親子關係緊張的問題源頭或導火線。父母不能代孩子學習或成長,給予陪伴與鼓勵,讓他們擁有愉快的學習生活才是上算。

 

延伸閱讀:

 

以上資料由資深註冊社工Jody提供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