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小朋友祛濕】夏日熱辣辣小朋友總是懶洋洋無精力?中醫教授茶飲+食療擺脫濕熱暑氣

【小朋友祛濕】夏日熱辣辣小朋友總是懶洋洋無精力?中醫教授茶飲+食療擺脫濕熱暑氣

兒童健康 健康資訊
By Dara on 19 May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小朋友容易受到濕氣影響,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中醫認為「濕為陰邪」,特別容易困擾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兒童,容易懶洋洋提不起勁。以下註冊中醫師關証顥將從症狀辨識、日常調理與食療建議等方面,探討如何幫助孩子祛濕健脾,提升體質。

小朋友祛濕|目錄 + 快速連結

炎熱潮濕的夏季,兒童因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特別容易受到「濕邪」侵襲,引發各種身體不適Photo from MamiDaily

小朋友易受濕氣重影響

關醫師指出,濕氣重的成因主要分為外濕與內濕兩大類,「外濕是指環境潮濕,如梅雨季節、居住環境通風不良或濕度過高,濕氣透過皮膚毛孔侵入人體。內濕則多因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水濕代謝不暢,導致濕氣滯留體內。飲食習慣方面,過量食用生冷、油膩、甜膩食物,暴飲暴食等均損害脾胃,削弱其運化水濕的能力,從而加重濕氣。」

為何小朋友在夏日特別易受濕氣影響?「小朋友體質較弱,夏季濕熱易困身,出現疲倦、消化不良、濕疹等症狀。一般建議從1歲開始,在潮濕炎熱季節,出現疲倦、消化不良等狀況後就要注意祛濕消暑。」

夏季濕熱環境易導致疲倦、消化不良、濕疹等問題,宜忌吃生冷、油膩、甜膩食物Photo from MamiDaily

小朋友祛濕消暑注意事項

1. 忌吃煎炸油膩食物

要改善小朋友濕重,便需注意飲食,小朋友忌食煎炸油膩、生冷、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過多冷飲冰品,以免損傷脾胃。飲食宜清淡,多補充水分,選擇冬瓜、荷葉、西瓜、赤小豆等溫和利濕食材。鼓勵午睡,保持充足休息。

2. 勿長時間吹冷氣

長時間吹冷氣易受寒邪侵襲,特別是氣虛、陽虛體質者會出現手腳冰冷、疲倦乏力、水腫等「冷氣病」症狀。冷氣使毛孔閉合,濕氣難排出,體內濕熱難平衡,濕氣積聚反而加重。建議適當保暖頸部(大椎穴)、肚臍(神闕穴)、膝蓋以下(足三里穴)。

3. 忌於夏日中午「於電」

夏季運動應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高溫時段,選擇早晚氣溫較低時段,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避免過度出汗加重濕熱。運動後及時補充水分,保持陰陽平衡,且不可立即沖冷水浴。

小朋友夏日放電時,宜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高溫時段Photo from MamiDaily

 

不同類型濕氣的具體症狀

夏季暑熱不僅因天氣炎熱,體內積熱多因飲食不節制(過食辛辣燥熱食物)、熬夜、情志不暢導致氣滯化火,以及體能過度消耗引發陰虛火旺。中醫講究陰陽平衡,暑熱即陽氣過盛、陰液不足,需用清熱藥物調理。中醫將濕氣分為幾種常見類型,每種對應不同症狀。了解濕氣類型,有助對症下藥,調理體質。

1.脾虛濕困

特徵:脾胃運化失常,水濕內停。症狀包括四肢沉重、疲倦乏力、食慾不振、腹脹便溏、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滑或緩。

建議藥材:用黨參、白朮、茯苓、薏仁等健脾益氣藥材。

2.寒濕中阻

特徵:寒邪與濕氣合併,阻滯脾胃。表現為怕冷肢冷、腹部冷痛、腹瀉清稀、舌苔白膩,脈沉緩。

建議藥材:用乾薑、蒼朮、厚朴等溫陽燥濕藥。

3.濕熱內阻

特徵:濕氣夾帶熱邪,體內濕熱蘊結。症狀有口苦口黏、胸悶煩躁、小便短赤、大便黏膩難解、舌苔黃膩,脈滑數。

建議藥材:用黃連、黃芩、苦參等清熱燥濕藥。

飲冬瓜茶、綠豆湯、玉米鬚茶等,均有清熱解暑Photo from MamiDaily

 

夏日改善濕重飲食建議

1.  飲用四神湯

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淮山)性平和,適合脾虛濕困體質者。非所有人適用,孕婦及體虛者需遵醫囑。

2. 善用食療

除了四神湯外,家長亦可煲製消暑祛濕茶飲,如冬瓜茶、綠豆湯、玉米鬚茶、陳皮茯苓茶、薏米紅豆茶等,均有清熱解暑、利水排濕功效。湯水方面,冬瓜薏米湯、荷葉冬瓜湯、燈芯草冬瓜湯等湯水適合夏季飲用,健脾祛濕兼清暑。

3. 多吃清熱利濕食物

夏季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苦瓜、西瓜、綠豆、荷葉、冬瓜、薏仁、赤小豆、蓮藕等清熱利濕食物。忌油膩、煎炸、生冷、甜食、海鮮、菇菌類及過量冷飲,因這些易損傷脾胃,促使濕氣積聚。

薑性辛溫,能溫陽散寒,適合陽虛、寒濕體質者用以祛濕,溫暖脾胃,增強免疫力Photo from MamiDaily

4. 夏天吃薑祛濕

薑性辛溫,能溫陽散寒,適合陽虛、寒濕體質者用以祛濕,溫暖脾胃,增強免疫力。熱性體質或濕熱體質者不宜多用,以免火氣過旺。建議早上飲用薑茶或食用薑類藥膳,如生薑紅糖水、薑棗茶等。

5. 避免冷飲

中醫不建議過量飲用冷飲,因寒涼之物會損傷脾胃,降低消化功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甚至引起手腳冰冷、疲倦等症狀。脾胃虛弱、慢性病患者、兒童及經期女性應慎飲。

 

透過上述的調理方法,家長可以更有效地幫助孩子應對夏季濕熱的挑戰,保持身體健康。如有疑問,建議諮詢專業中醫師的意見。

註冊中醫師關証顥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

文章授權:註冊中醫師關証顥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