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保護自己】兒童性侵多是熟人所為  及早展開性教育 教孩子身體不能讓人亂摸 勇敢說「不」!

【保護自己】兒童性侵多是熟人所為 及早展開性教育 教孩子身體不能讓人亂摸 勇敢說「不」!

產前產後 育嬰貼士
By Dara on 11 Jul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兒童遭受性侵,七至八成是熟人所為,包括父親、兄弟、親友、補習老師、鄰居等,他們看準年幼孩子涉世未深,而且無力反抗,實在令人髮指。性侵者多以利誘、威逼、控制資源等方法,不許孩子告訴其他人,避免事件曝光,因而孩子往往被長期侵犯,陰影籠罩一生。家長應盡早對子女施行性教育,學懂保護自己的身體,要有勇氣說不,遇到不幸事件應立即告訴可信任的成人尋求幫忙。

兒童性侵|目錄 + 快速連結

施暴者看準年幼孩子涉世未深、缺乏反抗能力,對孩子造成一生難以抹滅的陰影。Photo from MamiDaily

兒童性侵案10年上升83%

根據風雨蘭的數據,18歲以下的性侵個案中,侵犯者的身份大部份均涉及熟人,當中有41%為親屬關係、16%為朋友或同學,只有9%屬於陌生人。而在事發時受害人與侵犯者同住的,也有33%。

社署數據亦顯示,2024年兒童性侵案達522宗,較10年前上升83%,佔整體虐兒案34.7%。受害者中,12至14歲女童佔228人,男童24人;更有9名5歲以下的受害幼童,最小僅0至2歲。

 

兒童性侵難被即時發現

風雨蘭指出,兒童性侵受害人平均相隔近12.8年才求助,是成年人性侵個案求助時間的10倍以上,若個案侵犯者為其家人或親人,平均相隔時間更逾20年。

很多受害兒童,首次被侵犯時由於年齡太幼少,對性毫無概念,事發時處於模糊狀態,未必清楚發生何事。亦有受害者被灌輸錯誤思想,必須服從長輩性交的要求,所以幼童性侵案件難以即時被發現。

兒童性侵難被即時發現原因
1 孩子太少,不知道自己被性侵;
2 孩子的感受被忽視,成人不相信他的說話;
3 詞彙缺乏,無法清楚表達事件和個人感受;
4 被性侵者威逼、利誘或欺騙,例如允許去主題樂園、多給零用錢,或控制其自由;
孩子需要依附家庭,啞忍事件。

從小教導孩子保護自己,勇敢說「不」!Photo from MamiDaily

幼少時已需展開性教育

兒童性侵者專挑那些特別聽話、容易操控、反抗力低的孩子,家長應盡早展開性教育,教孩子說不,以及不能讓別人亂摸身體。

1.穿泳衣地方不能摸

孩子稍微懂事時,透過遊戲、書籍、洋娃娃等,教他了解身體各部位,他自己才是身體的主人,不能讓別人隨便接觸。特別是屁股、胸部、下體都屬於私人部位,更加不能亂碰,即使是父母也不可。「這些私人部位,只有在幫你洗澡、換尿片、擦屁股時,父母才會接觸,其他時候就不能讓人摸。」如果孩子不懂,可說「穿泳衣或泳褲的地方不能摸」,比較簡單易明。

2.練習如何說不

教孩子區分何為不適當的觸摸,以及明白身體不可用來遊戲或交換。他們如果遇到不喜歡的碰觸,感到不舒服時一定要大聲說出來,拒絕他人,並盡可能遠離現場。平日多跟孩子練習如何呼救、反抗,被侵犯時識得拒絕,不會因害怕而忘掉反應。

強調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無論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會相信他們、保護他們Photo from MamiDaily

3.不替壞人保守秘密

性侵者會恐嚇、施壓、利誘小朋友,令他不敢說出事件。所以父母要教會孩子,如果別人要你守的秘密,讓你感覺不安、害怕、痛苦時,就一定要告訴父母。同時讓他們知道不能輕易相信威脅,學習向信任的人求救。

4.分辨危險人物

拐騙孩子最常使用的伎倆是拿糖果、玩具、氣球等引誘,或向孩子尋求幫助。要先讓孩子明白熟悉的人也可能不懷好意,不管對方是否認識,都要先得到父母同意,確認過後才能跟着對方離開。萬一對方不准許孩子告訴家長,那表示一定有問題,就絕對不能跟他走!

有時成人會因為不相信或難以接受事實,而忽視孩子的求助信號Photo from MamiDaily

家長警惕:留意孩子的情緒變化

家長必須留意子女有沒有情緒變化,遭遇性侵後,往往會出現一些情緒或行為上的變化。父母若有懷疑,嘗試了解孩子是否遭遇不幸,盡早協助脫離噩夢。

情緒低落: 孩子可能變得不開心、沉默寡言。
性格轉變: 脾氣暴躁、情緒不穩定、容易哭泣。
逃避社交: 不願與人接觸,或對特定人物、地點產生恐懼和迴避。
行為異常: 有些孩子會變得更反叛,出現攻擊性行為;但也有些孩子反而會變得異常順從。
睡眠和飲食問題: 出現失眠、惡夢、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等。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