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BB怎會聽得明指示?
Photo from MamiDaily
閱讀面部表情
嬰幼童從小已有鑑貌辨色的能力,閱讀面色是他們學習社會規範的重要途徑。根據人類大腦的發展進程,嬰兒在0至3歲時前額葉基底部和下顳葉同步發育,情感辨識和非語言溝通能力逐步建立,對表情反應十分敏銳。
幼童普遍對說教內容不易理解,但透過閱讀成年人的面容,幼童就能分辨行為是否獲養育者的認可。
孩子犯錯時,養育者以嚴肅認真的表情望著幼童,孩子大腦就會分泌皮質醇,令孩子感到疑慮不安,行為變得收斂。相反,當孩子做錯事時,輕描淡寫的語氣和嬉皮笑臉的表情都會令兒童產生混淆,誤會行為被認可。
Photo from MamiDaily
有樣學樣是天生的
嬰兒和幼童每天在學習新資訊,是人腦學習的黃金階段。在前額葉未發育成熟前,人類學習的主要工具是鏡像神經細胞。兒童會不由自主地模仿眼睛所見的行為,漸漸轉化成生活態度。
因此,當養育者希望孩子體諒別人,養育者就要先示範以同理心跟孩子溝通;如養育者希望孩子說話有禮,養育者就要先向孩子示範合宜的社交禮儀。
Photo from MamiDaily
聽不懂,還是要講
人腦的發展原則是越多用,越發展。縱然孩子暫時未能明白說話的內容,養育者都不能過分遷就孩子的能力。始終多說話能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多觀察有助培養洞察力,多聆聽能栽培理解能力。只是說教時必須顧及孩子的面子,抱開孩子單獨講,好好保護孩子的杏仁核。此外,一般來說講話內容越少,孩子就越感到事情認真嚴肅。
順帶一提,廣東話中有很多通用兒語,如:俾俾(給我)、食Mum Mum(吃食物)、車車、飲水水、食肉肉、錢(4聲)錢(2聲),香橙老師認為偶爾一說無妨,但避免把兒語當作規範語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