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選校、轉校全攻略 孩子壓力大難適應? 專家教路一個選校原則助紓壓

【升學】選校、轉校全攻略 孩子壓力大難適應? 專家教路一個選校原則助紓壓

學生精神健康 育兒專家
By KK Hou on 12 Aug 2025

為孩子選校,家長常在名氣、成績與孩子的快樂之間掙扎。專家提醒,學校再有名,如果與孩子的能力、性格不匹配,也可能造成壓力、挫敗感,甚至影響身心健康。教育及兒童心理學家心小姐將分享,如何判斷學校是否適合、轉校前的思考重點,以及家長在過程中如何調整心態並幫助孩子長期抗壓,讓他在最合適的環境中安心成長。

目錄 + 快速連結

升學壓力|「名校生」重擔讓孩子魂不附體 高壓釀頭痛曾街邊嘔吐

心小姐這次分享的個案——中四女生Katherine,因抑鬱及焦慮症長期缺課,甚少與人說話,經過諮詢和治療一段時間後,Katherine不用服精神科藥物也能每天上學。之後每次見心小姐,Katherine都會分享在學校的趣事,與心小姐有說有笑。

最初Katherine父母說她小學時成績算中上,之後幸運地考上一所Band 1中學,讓父母十分驕傲。可是入學後,他們一家均被學校極高的課業要求嚇到。就算Katherine拼盡全力學習,週日平均只睡五小時,週末排滿補習班,成績仍在下游,好不容易熬過初中,但中四繁重的課業實在讓她吃不消。她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每分每秒都頭痛,嚴重影響她的情緒和學習表現。她一想起學校便驚慌,一離家上學更是呼吸困難!

因為Katherine常請病假,與同學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好友也開始建立新的朋友圈,不再聯絡她,無疑令Katherine雪上加霜。雖然曾多次逼自己回校,但Katherine的頭痛卻急速加劇,更試過痛到跪在街上嘔吐,要請人接她回家。她覺得很無助,也懼怕會因缺課或成績差而需要留級。如此大的課業福負擔,造成莫大的精神壓力。

中四下學期,Katherine被精神科醫生轉介予我作輔導。當時她狀況嚴重,需服用高劑量的抗抑鬱藥。她的靈魂彷彿不在軀殼裡,對我說的話亦沒甚反應。

我試著從不同的角度開展對話。我講了好多話,她卻只斷斷續續的說了兩句:

「我啲同學個個都好勁…… 除咗我。」

「我真係做唔晒學校啲嘢!」

心小姐分享,往後幾個星期中,她、精神科醫生及兒科醫生共同為Katherine提供支援。可是,隨著考試逼近,欠交的課業堆積,她的狀況越來越差,到了完全上不了學的地步。心小姐知道Katherine大概不能在考試中正常發揮,卻又承受不了原校留級的打擊及社交問題。為了拆這個計時炸彈,我要提早開闊她和父母對升學的思維,開闢另一條出路。於是心小姐鼓起勇氣向Katherine父母提出轉校的選擇。Katherine一貫的沒反應,父母則頗為抗拒,覺得退出名校太可惜。

心小姐誠心地提出問題:「學校成績同名聲重要,定係阿女嘅身心健康同安全重要?!」讓Katherine的父母認真地思考。一星期後,Katherine和父母決定申請一所由學校社工介紹的中學。它的課業要求相對低,學習氣氛亦比較輕鬆。聽說兩校的社工早已相熟,因為每年都有學生需要轉校,最終Katherine真的缺席期末考試,不能升班。同一時間,新校提出無條件取錄她,但因高中選科問題要求她重讀中四。Katherine一家自知沒什麼選擇的空間,便決定轉換環境,這個轉變為Katherine帶來新開始。

經過一個暑假的輔導和準備,Katherine在第二年九月穿上新的校服開學。初時,Katherine不習慣課堂氛圍,認為只有小部分同學認真學習。可喜的是功課量果然很少,大大增加Katherine的休息時間。成績方面,有學習根基的她在各科的表現均屬中上游。社交方面,起初她較多獨自一人消磨時間。惟幾星期後,Katherine順利加入一個「午膳小組」,每天與幾位同學聚在一起吃飯打機。

之後每次Katherine見到心小姐,都會帶去一些小驚喜 ——- 她每天能準時上學、頭痛消失、測驗高分、男同學向她表白、被老師推薦擔任風紀,同時各方面專家也逐漸為Katherine減少精神科藥物,她的精神和睡眠有改善,說話的表情亦越見豐富。心小姐回憶自己最感恩的是Katherine慢慢放下對學習表現的擔憂和過分執著,開始注重健康、社交和休息。

 

升學壓力|名校≠最佳選擇,適配才是關鍵

許多家長在選校時,容易被名氣、升學率與排名吸引,卻忽略了孩子的個人特質與需求。
心小姐提醒,即使是名校,如果與孩子的學習方式、性格、興趣不合,也可能帶來巨大壓力,甚至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適合的學校往往具備以下特點:

  • 教學風格與孩子的學習方式契合(規律 vs 自由度)。

  • 同儕文化積極,利於社交與自信建立。

  • 課程難度與孩子能力相符,不過高也不過低。

  • 課外活動豐富,能讓孩子發揮長處。

升學壓力|不適合的學校,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孩子長期處在不匹配的學習環境中,可能會在不同層面出現負面反應:

1. 學業層面

  • 要求過高 → 壓力大、失去自信。

  • 要求過低 → 缺乏挑戰、感到無聊。

  • 課程語言與孩子能力不符,影響學習興趣。

2. 心理與情緒層面

  • 焦慮、情緒低落、易怒或封閉自己。

  • 對學校產生抗拒,甚至出現逃避行為。

3. 生理層面

  • 睡眠質素下降、食慾不振、長期疲倦。

  • 皮膚或腸胃問題因壓力而惡化。

4. 社交層面

  • 無法融入同儕群體,缺乏朋友支持。

  • 遭遇人際衝突,增加心理負擔。

升學壓力|家長如何判斷是否該轉校

心小姐建議,在考慮轉校之前,家長應先嘗試優化現有支援系統:

  1. 與學校及老師溝通,尋求個別化協助。

  2. 為孩子提供額外的學習或心理支持。

  3. 觀察改善措施的成效。

當以下情況出現時,轉校可能是必要的選擇:

  • 孩子身心健康持續惡化(焦慮、抑鬱、失眠、身體不適)。

  • 學習動機長期低落,且無法透過支援改善。

  • 社交孤立或被霸凌,學校及家長處理無效。

  • 課程內容與孩子能力差距過大,影響自信與成就感。

升學壓力|家長面對轉校的心態調整

轉校對孩子與家長都是情感挑戰,尤其在華人文化中,「轉校」常被誤解為退步。但事實上,轉校是一種主動為孩子創造更佳條件的行動。

調整心態的三個關鍵:

  • 聚焦孩子需求:成長與幸福比名氣更重要。

  • 將轉校視為新開始:不是挫敗,而是機會。

  • 全程透明溝通:讓孩子理解原因,減少焦慮與猜測。

升學壓力|幫助孩子長期抗壓的實用方法

心理健康是孩子適應新環境與面對挑戰的基礎。專家建議,抗壓支持可從三個層面著手:

1. 情緒抒發

  • 成為傾聽者,不急著給答案或批評。

  • 鼓勵孩子用語言、畫畫、運動等方式合宜地表達及調節情緒表達情緒。

2. 思維重塑

  • 協助孩子辨識「災難化」或「全盤否定」等不合宜的負面思維。

  • 透過角色扮演練習社交場景,減輕人際焦慮。

  • 家長以身作則,展現正向解決問題的態度。

3. 行為支持

  • 建立規律作息: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定期運動。

  • 安排每週放鬆活動(郊遊、運動、興趣班)。

  • 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產品,減少焦慮與干擾睡眠。

為孩子選擇學校,不是追求「最好」的名校,而是找到最適合他發揮所長、保持心理健康的環境。當現有環境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及時調整比一味堅持更能保障他的未來。家長的支持與正向心態,是孩子面對轉變、走向健康成長的最大力量。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