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香港教育】港媽慨嘆連國際學校也「變質」 無奈初小學生補習成風

【香港教育】港媽慨嘆連國際學校也「變質」 無奈初小學生補習成風

教育路 小一入學
By Irisa on 29 May 2021
Digital Editor

前幾日與香港的朋友聊天,她大吐苦水指香港很多國際學校已經「變質」,所以想安排兒子出國留學。朋友的兒子就讀一間國際學校,此校的幼兒教育有口皆碑,數十年來得到不少家庭青睞。朋友年幼時亦曾就讀,幼稚園、小學、中學一條龍。

香港Vikey移民美國Photo from 香港Vikey移民美國

舊生每逢說起這間學校,都有無盡天真爛漫的回憶。當中不少人都希望,子女同樣有個開心的童年,所以入讀的「舊生二代」為數不少。朋友亦不例外,她是此校的忠實擁躉,所以順理成章安排兒子入讀。兒子三歲開始讀書,一直相安無事,他更很喜歡上學。朋友不時笑稱,此校是香港超前教育亂狀下所剩無幾的淨土。因此我非常不解,既然如此媽媽為何會不滿,甚至萌生移民念頭?豈料朋友卻回覆:「你有所不知,現在不單止香港,就連香港的國際學校都逐漸變得面目全非。」

國際學校補習成風

細問之下,朋友終於道出因由。話說就讀二年班的兒子有日放學後,眼濕濕發脾氣指,老師所教的數學大家都識,只有他不懂。朋友之後向其他父母了解,才如夢初醒:「原來他的同學十有八九都有補習,提早學識老師未教的內容。」朋友覺得難以置信,她指IBDP不容易讀,所以早預料中學要補習找外援。但是要提早十年,在小學低年班就開始補習,她認為難以接受。朋友心痛兒子之餘,亦不禁慨嘆:「老牌國際學校都尚且如此,難道要移民才可以重拾快樂童年?」

國際學校辨真偽

早前我曾在YouTube頻道用3集短片,為大家分析應該選擇「傳統名校」還是「國際學校」。不少讀者看完影片都向我查詢選校意見,我發現大家對於國際學校原來存有不少誤解。

而最普遍的誤解是,很多人以為學校名稱有「國際」兩個字就是國際學校。你試想想,中小學階段的國際學校並不多,但是「國際幼稚園」就開到成行成市,原因何在?因爲很多所謂國際幼稚園,其實並非「真國際」學校,充其量只是投放更多資源「學英文」的本地學校。而入讀國際學校卻是並非學英文,而是用英文去學習。好多國際學校的校名,其實並無「國際」二字。所以到底何謂國際學校?

廣義而言,國際學校提供非本地課程,例如國際文憑IB、美制SAT / AP、英制IGCSE / A-level及其他外國課程(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以學校類別而言,廣義的國際學校包括兩類,分別為「國際學校」(International School)及「私立獨立學校」(Private Independent School)。這兩類學校都屬於私立學校體系。當中「私立獨立學校」通常開辦非本地課程,而且數量比「國際學校」更少。

然而,這兩類學校的收生有明顯分別。按照教育局政策,「國際學校」的外籍學生必須佔總學額70%以上;而「私立獨立學校」則要求最少70%學生的父母其中一人為香港永久居民,因此學生的家庭背景相對本地化。我剛剛提及的朋友兒子,所就讀的老牌國際學校屬於爲數不多的「私立獨立學校」,普遍為本地家庭。所以家長把香港人爭先恐後的生存哲學帶入校園,着實不出奇。加上外籍學生「退學潮」湧現,補習文化一定越演越烈。

香港Vikey移民美國Photo from 香港Vikey移民美國

父母接受教育的觀念值得提倡

我曾經在早前的文章分享,一位朋友早年移民英國的故事。她的兒子很喜歡當地的森林學校,但朋友卻總提心吊膽怕他跌倒撞損。之後我介紹她看「Last Child in the Woods」一書,她才驚覺大自然對小朋友成長的重要,所以逐漸接納學校的理念。可見,其實父母都需要學習。教育是一門學問,需要學習和反思。我的女兒以前在香港就讀的國際學校,都會定期舉辦父母教育講座。教導學生之餘,亦教育父母。如果父母教育做得好,學校的理念就會落實得更好。我認為女兒舊校的做法,值得更多學校借鑑。

我經常都說,沒有不適合國際學校的小朋友,只有不適合國際學校的父母。既然選擇了國際學校,何不擁抱自由人性的教育理念?與其將本地學校的催谷之苦國際化,倒不如讓子女過一個開心自在的童年!

香港Vikey移民美國Photo from 香港Vikey移民美國

Text:Mami Editorial
帖文授權轉載:香港Vikey移民美國(陳曉瑋 Vikey Chen)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