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親子關係】先觀察不評論、表達真實內心感受 4個重要步驟建立良好親子溝通

【親子關係】先觀察不評論、表達真實內心感受 4個重要步驟建立良好親子溝通

Uncategorized
By Sarah on 16 Oct 2020
Digital Editor

為人父母,誰不想和小朋友的關係親密又愉快?成為孩子們遮風擋雨的可靠後盾之餘,更是他們願意傾訴心底事的親密家人。要成為這樣的父母不容易,重點在於良好的親子溝通!不想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成為「暴力溝通」的可怕父母?快看看良好親子溝通的4大要素是甚麼!

親子關係。Photo from MamiDaily

如何和孩子進行良好、愉快的溝通?這包括了4個重要元素:

一、觀察但不評論
觀察就是指單純地觀察小朋友的行為,不預設、不摻雜任何評判、觀點和指責。老實說,想要做到客觀的觀察是很難的。因為一般來說,人們很常將「觀察」與「評論」混為一談。

「你真是懶!」便是典型的評論,而真正的觀察是:「今天你睡到中午12點還沒有起床呢!」建議父母嘗試用觀察取代評論,會減少很多對孩子的隱性傷害。另一方面,在描述事實時,大人往往習慣使用模糊的詞彙,如:「你總是不專心做功課!」,而真正的觀察是:「我發現你做功課時會東張西望。」

「總是」、「每次都」、「從不」這些頻率詞語容易讓人產生逆反心理,孩子和父母會陷入回憶找反例的競爭中。如:「你每次都不聽我的話!」 孩子會拚命反駁:「我上次就聽了你的話做了補習練習啊!」父母學會客觀地、不作批評地觀察孩子的行為,是良好親子溝通的第一步。

親子關係。Photo from MamiDaily

二、表達真實感受
「感受」很容易和「想法」混為一談。當人們說「我覺得」時,往往表達的不是情緒感受而是認知層面的想法。例如想法是:「我覺得你不聽話。」而感受是:「你大吵大鬧,讓媽媽感到很焦慮。」

家長在生活中可以多嘗試用「我感到…因為…」的表達方式和小朋友溝通。當家長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時,才能真正找到自己對孩子生氣的真正原因。

三、清楚說明需要
很多時家長不自覺地做了批評、操縱等「暴力溝通」,背後其實是出於對小朋友的關心。為甚麼初衷是好的,說出口的話卻具有傷害性?那是因為說話中的「需要」沒有好好表達,反而埋藏起來。譬如當子女太晚回家,父母一看見孩子則會生氣地訓斥:「誰准你跑出去玩的?以後放學必須馬上回家!」

孩子一聽到這種「強權式」的命令,當然會辯解或反擊。但其實父母的需要是「孩子的安全」,然而這種需要並未被直接說出來,因此孩子感到的只是最外層的憤怒,而不是內含的擔心。家長應該嘗試明確表達自己的需要,不但可以讓子女感受、理解到你對他們的愛和關心,更會減少親子之間的矛盾。例如當子女回家遲了,試試這樣說:「你這麼晚回家,讓我很生氣,因為我很擔心你的安全。」

親子關係。Photo from MamiDaily

四、提出具體請求
最後一步是提出具體的請求,但要注意不是命令。當父母對子女提出要求時,通常不會說希望他們做甚麼,而是說不希望他們做甚麼,並且非常模糊、抽象。如「下次還敢不敢了?」或「你下次不要再這麼晚睡了!」家長可以換一種說法,告訴孩子:「我希望你能早點睡覺,因為晚睡的話第二天你會很累,對身體也不好。」對孩子說出具體的「請求」,同時說明原因,讓他們理解父母這樣要求是為了甚麼。

以上4點不僅是非暴力溝通的重要原則,也是四個非常具體的、有實際操作性的步驟。它像一種心理學工具,通過一些練習,每個人都可以掌握這種溝通技巧。不論你是正在撫養小朋友的家長,還是面對年長父母的孩子,想要改善你的親子關係,不妨從嘗試非暴力溝通開始!

Text: 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