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ADHD】坐不住、做事慢=ADHD?認識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徵狀  3個方向有效改善問題 及早把握訓練黃金期

【ADHD】坐不住、做事慢=ADHD?認識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徵狀 3個方向有效改善問題 及早把握訓練黃金期

健康資訊 學生精神健康
By Miss Trista on 31 Oct 2025
幼師專業與媽媽實戰經驗,陪伴你與孩子共築成長路

許多家長面對孩子「坐不住」、「容易分心」、「做事拖拉」等行為時,常常會擔心孩子是否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問題。其實,愛玩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偶爾分心並不等同於ADHD。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障礙,患者在多個環境(如家庭、學校)持續出現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和衝動的行為,影響學習和人際關係。本文旨在幫助家長初步了解ADHD表現,並提供實用的改善策略。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目錄 + 快速連結

上課時難以集中是專注力不足的表現。Photo from MamiDaily

認識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常見的表現

ADHD的診斷需要專業評估,但了解以下三大類型有助於家長觀察:

A. 專注力不足型

  • 難以維持專注
  • 容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
  • 常常忽略細節,容易因為粗心大意而犯錯
  • 無法留心聆聽別人與他說話
  • 做事欠條理
  • 逃避需要持續思考的任務

B. 過度活躍/衝動型

  • 常常離坐
  • 不能耐心等候或排隊輪候
  • 經常說話過多
  • 問題還未問完便搶著回答
  • 過分好動,常常在不適當情境跳動或扭動
  • 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

有些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孩子上課時會經常離座。Photo from MamiDaily

C. 混合型

  • 同時符合前兩種類型的標準。

如果家長懷疑孩子有ADHD,應帶孩子找兒童精神科醫生、兒科醫生或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進行正式評估。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的問題

不論孩子是否確診,以下結構化的方法都能有效訓練孩子的執行功能、幫助提升專注力與組織能力:

A. 結構化環境與作息

  • 無干擾的學習區: 移除學習區所有不必要的物品和電子產品,讓孩子專注於當前任務。
  • 視覺化時間表: 使用圖片或文字製作每日流程表,讓孩子可預測下一個活動,有助於情緒穩定。
  • 足夠的體力消耗: 每日安排戶外或大肌肉活動,釋放多餘精力,有助於大腦在學習時保持平靜。

足夠的運動可以提升小朋友的專注力。Photo from MamiDaily

B. 專注力訓練與組織技巧

  • 任務拆解: 將大任務分成小步驟,讓孩子易於完成,並給予即時回饋。
  • 計時與短暫休息: 使用計時器(例如「專注15分鐘,休息5分鐘」),將時間概念具體化。
  • 指令簡化與確認: 一次只給一個清晰指令,並要求孩子覆述,確保孩子理解指示。

善用計時器可以幫助兒童預算時間及提升做事速度。Photo from MamiDaily

C. 正向親子互動

  • 明確且一致的規則: 家長在執行家規和後果時必須保持一致,提供可預期的界線。
  • 讚美具體行為: 專注於孩子「做對」或「有進步」的地方,給予具體的正面肯定。

0至6歲是兒童大腦發展的黃金期,可塑性強。若孩子持續出現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功能性困擾,及早識別與介入至關重要。早期介入能有效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和社交習慣,避免孩子因長期挫敗感導致自尊心低落、焦慮和情緒困擾。家長應是孩子最強大的後盾,帶著耐心與愛,與專業人士合作,便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