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提前部署】備戰直資及私立小學入學面試的九大關鍵   不上面試班  也能考進熱門學校

【提前部署】備戰直資及私立小學入學面試的九大關鍵 不上面試班 也能考進熱門學校

教育路 小一入學
By Miss Trista on 20 Oct 2025
幼師專業與媽媽實戰經驗,陪伴你與孩子共築成長路

隨着直資及私立小學學位競爭日趨激烈,愈來愈多家長在子女仍就讀K1或K2階段,已開始積極為升學之路做準備。作為一位曾親身陪伴孩子備戰直資及私立小學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切體會到,這類學校的面試不僅考核學術能力,更著重孩子的軟技能及性格特質。有見及此,我結合多年幼兒教學經驗與實戰的觀察,為K1及K2的家長整理出九大備戰重點,期望能為大家在升學路上提供清晰方向與實用建議。

備戰直私小學面試 |目錄 + 快速連結

每年直資和私立學校的學額競爭都非常激烈,尤其是熱門學校,一位難求。Photo from MamiDaily

1.語言表達:提升說話能力與自信

在直資及私立小學的面試中,孩子往往需要回答老師提問、介紹自己,或進行看圖說故事等語言表達活動。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營造語言互動的環境,鼓勵孩子以完整句子表達想法,並學習組織語意。
閱讀圖書時,除了提問故事情節相關問題外,亦可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畫、複述故事內容,甚至嘗試創作故事結局,從而提升語言組織及創意表達能力。
此外,家長亦可刻意安排孩子與家人以外的成人進行簡單對話,並訓練眼神接觸與禮貌應對。例如:出外購物時請孩子幫忙向店員詢問貨品位置,以建立面對陌生人時的自信與應對技巧,為日後面試打好基礎。

2.閱讀能力:認識常用字,打好語文根基

直資及私立小學普遍會在面試中以不同形式考核孩子的認讀能力,包括常見詞語、簡單句子及圖字配對。家長可透過每日親子共讀、遊戲、與孩子留意生活中的文字等方式,讓孩子在自然情境中累積詞彙量,提升語文敏感度。

3.數理邏輯:訓練思考與解難能力

在直資及私立小學面試中,數學部分常見題型包括20以內的加減及應用題、時間、七巧板拼圖等。家長可透過生活情境(如買水果、分糖果)和遊戲引導孩子理解數量概念,並加入邏輯遊戲如拼圖、迷宮等,提升思維靈活度。

家長可以遊戲形式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槪念。Photo from MamiDaily

 

4.生活經驗:多外出探索,建立常識

不少學校會透過情境題或問答形式,以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考核孩子的生活常識。例如「放假時你會與父母到哪裡玩?」「紅色的士和綠色的士有甚麼分別?」等。家長宜安排孩子多參與戶外活動、參觀博物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讓他們在真實生活中學習觀察與理解。

5.自理能力:照顧自己,參與家務

有些學校會觀察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獨立穿衣、收拾書包、簡單整理物品、繫鞋帶等。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多給予孩子機會學習更換衣物及收拾,並鼓勵孩子參與簡單家務,如摺衣服、抹桌子、整理玩具,培養責任感與自我管理能力。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Photo from MamiDaily

6.創意繪畫:掌握基本繪畫技巧

部分學校會要求孩子根據主題繪畫,例如「我的家」「故事中出現過的動物」等。老師看重的並非畫作有多精美,而是孩子是否具備基本的繪畫能力,以及作品能否清楚表達主題。家長可陪伴孩子從形狀組合學起,慢慢練習簡筆畫,鼓勵孩子多畫畫,並引導他們描述作品內容,提升表達與創意能力。

家長可以陪伴幼兒從形狀學起,慢慢練習簡筆畫。Photo from MamiDaily

7.社交互動:透過遊戲學習合作與規則

近年不少直資及私立小學傾向以遊戲或活動形式,觀察孩子與人相處的技巧、合作的能力、是否遵守規則。家長可安排孩子與同齡朋友進行遊戲,學習輪流、分享、解決衝突等社交技巧,為面試做好心理準備。

8.常規訓練:培養良好習慣與社交禮儀

直資及私立小學亦重視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包括是否懂得排隊、聆聽指令、與人打招呼、說「唔該」、「唔好意思」等基本禮貌。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常規習慣,例如進入課室要先打招呼、聽到指令要即時回應,讓孩子在面試中展現良好品格與紀律。

9.參加比賽:建立自信及提升抗壓能力

參與比賽不為名次,而是為孩子建立自信。家長可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繪畫、朗誦或體育等比賽,讓他們在擅長的領域獲得肯定。比賽過程能訓練孩子的膽量與應變能力,有助孩子學習克服緊張情緒,增強心理韌性。家長亦可藉此觀察孩子在陌生環境及壓力情境下的反應與特質,從而引導孩子調整心態,培養堅毅與抗逆力。

在孩子仍處於學前階段,家長的引導與陪伴至為重要。超前部署並非急於灌輸知識,而是透過生活化、遊戲化的方式,讓孩子在愉快的氛圍中自然成長,為未來升學之路奠定穩固基礎。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