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二胎媽媽】第二胎產後經歷比第一胎「好上一兆倍」? 二胎媽分享:關鍵在「這5個心態改變」

【二胎媽媽】第二胎產後經歷比第一胎「好上一兆倍」? 二胎媽分享:關鍵在「這5個心態改變」

mami熱話
By peiyee on 16 Oct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對許多媽媽來說,第一次當母親總是充滿焦慮與不安。從懷孕到生產,每一步都希望做到「完美」,卻往往在實際面對新生兒的哭鬧與無眠夜時,才發現現實與理想有著天壤之別。在美國三藩市(San Francisco)執業的心理學家 Caroline Dickens,是一位專門研究懷孕與產後心理健康的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分享自己在兩次產後截然不同的心路歷程,坦言第二次之所以更輕鬆快樂,全靠她學會了「放下完美」與「擁抱真實」。

第二胎更輕鬆 | 目錄 + 快速連結

Caroline Dickens,是一位專門研究懷孕與產後心理健康的臨床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Photo from @drcarolinedickens

不再「完美主義」

Caroline回憶,當她懷第一個孩子Henry時,幾乎把所有育兒書都看遍。她堅信只要照著「正確的方法」餵奶、哄睡、規劃作息,就能把挑戰降到最低。

但現實給了她當頭一棒。即使做足了功課,孩子仍然哭鬧不休,睡眠不足讓她情緒低落。她坦言,那時的自己「太想拿母職A+」,反而被壓力推到崩潰邊緣。到了第二胎Aiden出生後,她學會「不再事事掌控」,接受新生兒階段的混亂是自然的一部分,心情反而放鬆許多。

學會「不再事事掌控」,接受新生兒階段的混亂是自然的一部分,心情反而放鬆許多Photo from MamiDaily

學會「活在當下」

在第一次當媽媽時,Caroline常常告訴自己:「撐過這一階段就會好了。」然而那種「期待未來更輕鬆」的心態,讓她錯過了與孩子相處的當下。

第二次,她刻意提醒自己——不要總想着之後會更容易,而是專注眼前這一刻。身為產前與產後心理學家,她指出:「當媽媽們專注於當下,不被『萬一』的擔憂捲走,就能減少焦慮與憂鬱,也更能真正感受到與寶寶的連結。」

不要總想着之後會更容易,而是專注眼前這一刻Photo from MamiDaily

不再事事記錄

第一胎時,她曾細心記錄寶寶每一次喝奶、換尿布和睡眠時間,手機上的育兒App幾乎從不關閉。但這樣的「精準管理」讓她壓力倍增。

第二胎時,她選擇不再追求數據,而是根據直覺與經驗照顧孩子。少了那份緊繃,日常節奏反而更流暢,也更能享受和寶寶相處的時光。

少了那份緊繃,日常節奏反而更流暢,也更能享受和寶寶相處的時光Photo from MamiDaily

允許所有情緒存在

Caroline指出,許多媽媽在產後都會感到焦慮、悲傷、甚至後悔,但社會卻不斷灌輸「當媽就該幸福」的訊息。
她強調,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當我開始允許自己同時感到快樂與疲憊、幸福與挫折時,反而發現那些難受的情緒變得更短暫,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納。」

學會依靠他人

第一次當媽媽時,她幾乎事事親力親為,不願麻煩別人。但在第二次產後,她主動讓家人與朋友參與照顧,甚至接受別人幫她煮飯或帶孩子去散步。她說:「當我開始依靠我的『育兒圈』時,才發現原來別人的幫助不是我的失敗,而是我的力量。」

主動讓家人與朋友參與照顧,甚至接受別人幫她煮飯或帶孩子去散步Photo from MamiDaily

第一胎和第二胎是「天與地」

如今,Caroline的第二個孩子Aiden只有八週大,但她形容兩次的差別是「天與地」。雖然育兒依然辛苦,卻因為這五個心態轉變,她能以更輕鬆、柔軟的方式面對挑戰。
她笑說:「我學會了接受不完美、允許自己有情緒,也學會信任時間。結果整個母職體驗變得更真實、更快樂,也更有餘裕。」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