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現實與童話——移民的多方面考量》
筆者自小就著迷於電影世界,或許是認為影畫內容唯美又寫實,或多或少能彌補人生上種種缺失、遺憾。最近翻看了幾部電影,發現「離鄉別井」往往亦是電影常見的取材,一個人出走異地,當中涉及的,除了詩與夢想,亦跟生活和理財等現實因素脫離不了關係。近年「移民」話題大熱,以下就為大家淺談幾部與移民和理財有關的電影,不知道你會否也從中找到一點熟悉的影子?
Photo from MamiDaily
《秋天的童話》— 有情不能飲水飽
《秋天的童話》講述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大學生隻身到紐約與男友相聚,但卻好夢成空;及後遇上在唐人街打拼的香港移民「船頭尺」,兩人漸萌愛意,可惜生活逼人,「船頭尺」移民後面對語言不通、經濟能力不足、居住環境欠佳、工作環境與員工不友善等問題,導致這段關係最終無法開花。
Photo from 電影《秋天的童話》劇照
《虎尾(Tigertail)》— 漂泊後的先苦後甜
《虎尾(Tigertail)》講述片中主角在台灣貧窮社區過了苦澀的童年後,與另一半冒險前往美國展開新生活。雖然身在異鄉打拼不時感到孤獨、亦同時面對居住環境和工作不如理想的衝擊,但主角並沒有輕言後悔,反而在新環境中反思自身固執與缺失,更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修補早年與家人疏離的關係,最終在種種未知的挑戰下迎來了苦中帶甜的結局。
Photo from 電影《虎尾》劇照
《台北星期天》— 千辛萬苦,只為成「家」
《台北星期天 (Pinoy Sunday)》講述兩個菲律賓人離鄉別井到台灣工作的故事。電影以一張「沙發」為主軸,講述主角歷盡千辛萬苦,盼望將沙發扛回到工人宿舍的驚奇旅程,故事表達了移民工人即使在異鄉如何努力,結果也未如人意的心情,同時也表達了角色在他鄉生活的沉重負擔。沙發在電影裡其實就是「家」的投射,連繫了兩人心中對「家」的盼望與思念,呼應了人在異鄉的複雜心境。
Photo from 電影《台北星期天》劇照
回歸現實的移民故事
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顯示,在2022年年中的香港人口的臨時數字約為729萬人,與2021年年中的741萬人比較,跌幅達1.6%,至本年度數字才漸見回升。人口變動的原因有很多,當中也不乏移民人數。移民在今時今日,或許已並非驚天動地的事情,但亦絕不能輕視當中需要的規劃。在計劃移民時,需要先了解及計算移民後在當地的生活開支及不同稅項,了解當地文化、衣、食、住、行等安排,並尋求專業人士作詳細諮詢。如果現金流動有壓力,建議因應情況將移居計劃推遲,以確保有更充足資金作移民儲備。
在香港生活,很多家庭都有最少兩份收入,但移民後,由於很多地方都沒有外傭制度,家中小孩需由父或母照顧,令家庭收入減少,隨之而來的還需面對居住環境、交通、稅務、社交、自身情緒等問題。此外,不少人在香港擁有高薪厚職,但在異鄉由於制度、身分變動,或許需還原基本步從事低收入工作,所以大家在移民前必需要同時考慮自己的職涯規劃。
Photo from MamiDaily
移民對有些人來說或許是展開人生新章之始,但移民也意味著金錢的籌備,是財務計劃的升級部署,也是計劃理財的新體會。在追求新生活的同時,記得亦需謹慎兼顧實際的金錢考量。夏去秋來,或許我們都憧憬一個「有童話的秋天」,但要成就童話,現實因素亦不容忽視,畢竟移民是個重大決定,需與家人有良好溝通,了解彼此的需要、達成共識,並必先各方面準備充足、做好理財規劃。最後,無論決定移民與否,也記得擁抱一下自己的感受,在忙碌中偶爾放慢生活節奏,看一部電影或只是深深吸一口只屬於這裡的氣息,可能你會發現到,童話,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擁有。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