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物需求】丟失意義特殊公仔 港媽重酬8千蚊急尋 網民祝早日搵返 :「珍貴回憶無法取代」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丟不掉的公仔或是小毯子,即使又髒又臭,但就是能帶來安全感。日前有港媽在失物招領群組發帖,擬懸賞8千港元找回陪伴自己及兒子成長的特殊公仔,雖然舉動看似瘋狂,卻獲得不少網民撐腰,祝她如願。究竟父母該如何看待孩子戀物習慣,幫助孩子創建安全感呢?
Photo from 翻攝自FB@香港失物報失及認領群組
港媽重酬8千蚊尋找公仔
該名港媽在社交群組「香港失物報失及認領群組」發帖,透露這個月21日晚上9點左右,從屯門碼頭湖畔樓坐巴士途經黃金海岸時丟失了一隻粉色小豬公仔,即使她隨即搭的士沿途尋找,都不見公仔蹤影,心急如焚,因此只好出po承諾重酬8千元給找到或歸還公仔人士。
該公仔對母子倆而言都有特殊意義,於媽媽而言,那是從小陪伴她成長的物品,於小朋友而言,那是有媽媽獨特氣味的慰藉物(Comfort object),因此希望好心人能幫忙尋找失物:「小朋友好鍾意佢無咗佢會喊得好淒涼,味道令佢有安全感,隻公仔除咗小朋友好鍾意亦都陪咗我十幾年,對我同小朋友都好重要!」
對此網民理解媽媽的感受,並積極幫忙轉發,祝福她早日尋回失物:「父母為孩子守護珍寶無錯喎」、「好明白你嘅感受,希望你早日搵返」、「我都係玩開公仔嘅人,有一隻陪伴咗我20年的公仔,嗰種感受,我都好明白到」、「你因為好愛bb至捨得俾佢玩,佢特別鍾情亦可能係因為公仔有媽咪陣味,對你兩個都irreplaceable,真心希望你揾得返。」
Photo from MamiDaily
小朋友依賴慰藉物 父母別急著反對?
不難發現嬰幼兒階段,甚至是幼稚園時期的小朋友特別需要慰藉物,或是過渡物的陪伴,有時候還不准別人觸碰玩具,也不准父母清洗小被被,難免讓人擔心會否發展成戀物癖。然而,這卻是小孩正常的成長過程,代表他們正在學習和父母分離,成為獨立的個體,當他們感到焦躁不安時,這些物品都會象徵父母的陪伴,達到自我安撫的效果。
父母可以這麼做
因此父母別急著否定小朋友的戀物需求,而是多給孩子安全感,助他們快樂成長!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加強孩子抗壓能力
有理論指出,孩子的挫敗感越大,戀物需求會更嚴重,因此若父母發現孩子對物品的依戀影響生活,有必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並加強抗壓能力。比如剛入讀幼稚園的孩子可能遇到社交問題,卻不曉得如何與父母傾訴,便極度渴望通過慰藉物獲得安全感。
二、提供高品質陪伴
當孩子情緒不穩定時,父母需要適時了解並回應孩子情緒,讓孩子體驗到穩定且高品質的親子關係,確保孩子有心事時也能夠和父母傾訴。
三、不取笑孩子的戀物需求
不少父母會認為孩子依賴慰藉物是非常丟臉的行為,因此經常以此話題逗孩子為樂,反而讓孩子壓抑內心需求,不利於身心發展。因此父母應該避免一些負面詞彙,如「膽小鬼」、「羞羞臉」,培養孩子正面心態,也讓孩子對父母增加信賴感。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FB@香港失物報失及認領群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