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暑假】孩子開心放假 親子衝突卻不減反增? 4原則維護親子關係 放空和陪伴一樣重要?
小朋友放暑假應該是輕鬆快樂的,也是家庭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機會,然而對不少父母而言,這卻意味著需要長時間面對孩子,還要擔心他們是否荒廢時間,迫切安排一連串的活動,成為無形的壓力,比起小朋友上學時還要崩潰。有互動就代表有情緒,一旦雙方無法掌握好情緒管理,反倒容易產生衝突!究竟要如何才能在暑期好好維護親子關係呢?
Photo from MamiDaily
親子衝突成因
作息混亂
孩子晚睡晚起,螢幕時間暴增,讓父母感到焦慮。父母期望孩子能像上學期間一樣自律,但孩子卻想趁假期放鬆,兩者之間形成明顯衝突。
期望過高
父母可能將暑假美化為「完美的親子時光」,安排了密集的學習班、活動或家庭旅行。當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或者對安排的活動提不起興趣時,父母的失落感和孩子的反抗情緒便會油然而生。
空間摩擦增加
孩子在家時間變長,親子之間的物理接觸時間也隨之增加。生活習慣、個人空間、娛樂選擇等平日被課業掩蓋的小摩擦,在暑假期間更容易被放大,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過度干預
父母擔心孩子無所事事或沉迷電子產品,於是頻繁干預孩子的活動,要求他們做這做那,讓孩子感到被「監控」,渴望獨立的心情與父母的控制欲產生矛盾。
缺乏有效溝通
父母可能習慣用說教、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則可能選擇沉默、反抗或哭鬧。雙方都無法有效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導致誤解加深,衝突難以解決。
Photo from MamiDaily
如何化解暑假親子衝突?
原則一、事先設立界線
孩子放暑假,父母到底要不要管?不管的話孩子容易無法無天,管得太嚴又會讓孩子心生不滿,實在難辦。那麼,家長不如事前就和孩子聊一聊暑假想怎麼過,再協助小朋友打造一個彼此認可的作息時間表,鼓勵孩子適度玩耍及學習。父母的信任無形中培養出孩子責任心,也能在雙方心理設下界線,彼此尊重體諒。
原則二、建立規矩需要慢慢來
暑假是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的好時機,然而父母難免會要求過度,期望小朋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達標,結果往往物極必反,讓雙方產生矛盾。首先,父母還是需要放下焦慮,讓孩子按造自己的節奏成長,比起要求完美,專注於做好一件事已經非常了不起。以最簡單的家務來說,父母不妨以「星期」為單位,專注訓練孩子完成一項任務,如洗碗、折衣服、丟垃圾等,一旦孩子成功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記得要多多認可及誇獎他們!
Photo from MamiDaily
原則三、站在孩子角度體察情緒
還記得小時候總是羨慕家境較好的鄰居一到暑假就到處去玩,因此也會對忙於賺錢的父母諸多不滿,情緒悶在心裡無從發洩,便會自己扭計。在一無所知的父母看來,小孩就是目中無人,因此也累積不滿情緒,破壞親子關係。因此,父母需要更多體察孩子的情緒,並且明確表達自己的理解,比如說:「媽媽發現你今天心情不好,難怪都沒有食慾,發生什麼事嗎?」同時,父母也需要多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回應孩子的情感需求,比如對於旅行的事情,父母可以給出能夠履行的承諾:「原來寶貝是想要出去玩啊,爸爸媽媽會趕快安排時間,你有想去的地方嗎?」
Photo from MamiDaily
原則四、父母需要保留個人時間
和諧的親子關係其實是互相體諒的過程。在全天候照顧小朋友時肯定會產生負面情緒,一旦情緒失控,首當其衝的依舊是小朋友。因此,父母一定要保留一段屬於自己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好好放空思緒,即使只有30分鐘,也能整理及平復一天的情緒。其中,夫妻之間也需要協調分工,讓兩人都有輪流休息的機會。唯有父母情緒穩定了,才能正向影響孩子的情緒。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孩子性別】媽媽年齡愈大愈易連生同性別孩子?哈佛研究:生男生女不只靠爸爸!
延伸閱讀:
【花錢】中學女兒約同學暑假去日本旅行 母因一事很憤怒 網建議要狠心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