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新移民】帶子女移民英國升學  港媽照用香港一套會撞板  要留意7個升學中伏位

【新移民】帶子女移民英國升學 港媽照用香港一套會撞板 要留意7個升學中伏位

教育路 海外升學
By Dara on 13 Apr 2023
Deputy Managing Editor

香港家庭用BNO移民到英國,其中一個主因是子女可免費接受教育。之不過英國和香港文化習慣大相逕庭,家長切勿把本地升學那一套在當地照辦煮碗,否則只會搞出笑話。留英二十年的英國升學及成長顧問梁曉芙分享七個升學和五個日常生活的中伏位,支援港媽適應陌生環境,順利開展移民新生活。

到英國移民升學時,要留意當地文化習慣Photo from MamiDaily

1.以BNO免費報讀公校 注意只收稅單住址證明

私立寄宿學校一年學費約3.6萬英鎊(約$35萬港幣),而公立寄宿學校一年宿費約1.2萬英鎊(約$11.7萬港幣),而BNO讀報讀公立學校更是免費,是不少港媽帶子女到英國讀書的最大誘因!但留意近年公校收緊報名文件要求,住址證明必須為「市政稅單(Council Tax Statement)」,一般銀行月結單、電話費單無效,此措施亦意味大家不能夠再以Airbnb地址報校。

 

2.獲取錄後「反口」 小心被罰一年學費

與香港小一統一派位相似,在英國申請公立學校時可以選填十間心儀學校,但要留意一般私校都會比公立學校提早公布收生結果。若抱着「攞咗個位先」的心態先接受私校錄取,假設其後收到公校取錄而想變陣,就會被罰款一個學期的學費,部分學校的罰款可達一年學費(約$35萬港幣)。建議家長一早預備名單列出選校次序,以便在短時間內作決定。

 

3.面試班背稿OUT! 入學要識「傾偈」與社交

近年不少名校的入學試改制,如Westminster School及 Highgate School都新增Group Assessment,透過小組評估來評核學生表現。過程要求幾位學童於限時內合作完成一個目標,例如畫畫、標語創作,但留意創作成果未必重要,學校重視的是過程中展現的真實性格、合作及社交能力。為了讓老師觀察學生與同輩溝通時最真實的一面,除了與考試官進行一對一的面試,學校新增與該校學生「傾偈」的環節。所以,坊間面試班要求死記硬背標準答案已經不合時宜,教育界更希望家長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Soft Skills。

面試時切勿背稿,最好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Photo from MamiDaily

4.不建議自備保溫壺帶飯餸 濃味多骨NO!

全日制的英國學校都設有飯堂提供膳食,學生亦可自㩦飯盒,當地人習慣帶「Packed Lunch」即是三文治、薯片、水果等沒有濃烈氣味的食物。家長常預備如豉椒排骨等味道濃烈又多餸汁的中式菜式,味道會影響到其他師生外,自備保溫壺帶飯餸亦會顯得格格不入,突顯文化差異。而用膳後剩下廚餘如骨頭、肥肉及「油淋淋」的餸汁,校工亦不會處理,學生須把廚餘帶回家處理,易打翻又有氣味,所以不建議帶中式飯餸回校用餐。

 

5.聘請保姆週薪達$5000 善用政府三至四歲託兒補助

除非你財力雄厚,有能力退休,否則一般移英家長都須要上班,一來維持生計,二來可以擴闊社交圈子助適應新生活。但子女放學後的安排往往是一大難題!有家長試過聘請當地的保姆 (Nanny/ baby sitter)照顧幼童,時薪約25英鎊(約$243港幣),以每天放學照顧四小時,週薪約500英鎊(約$4870港幣),一個月開支可達兩千英鎊(接近2萬港幣)。其實,英國政府有補助幼兒託兒服務(Childcare),三至四歲學童可獲得每週15小時的免費託兒服務,若父母同時工作,免費託兒服務最多可達每週30小時,千萬別花冤枉錢。

 

6.帶外傭姐姐移民 簽證短月薪高四倍

一家人移民,有人決定與外傭道別,有人希望帶姐姐一起移民,減輕負擔。但英國對外傭簽證申請資格嚴謹,必須為僱主工作至少一年,簽證有效期只有六個月,外傭及僱主必需一同入境,而且需要根據英國僱傭條例,提供住宿、假期及繳付最低工資,參考2023年四月的最低工資的時薪為10.42英鎊(約$101港幣),月薪約兩千英鎊(接近2萬港幣),較香港外傭的的規定最低工資每月$4,730高四倍,難免超出預算!

另一選擇是聘請 au pair ,即年紀較輕的在學學生,但缺乏湊小孩經驗,只適合處理簡單家務及接送返學。除了支付約90英鎊(約$880港幣)的週薪,還需要視為家庭成員,提供獨立房間及三餐,合理零用錢,亦有責任讓他學英文及體驗英國文化,留意或有潛在危機遇上較反叛或愛晚歸的學生,或得不償失,大家要慎重考慮。

 

7.寄宿帶電器要申報 不合規格電器影響保險賠償

移民時託運電器,要注意運費及是否易碎,也需看清楚電壓是否與英國的電壓 (220-240V 50Hz) 相容 。㩦帶電器入讀寄宿學校,校方會要求將電器交檢學校技工,通過安全測試並貼上CE貼紙才可在校舍內使用。若有漏報,一旦出現意外而被查出是由不合規格的電器所致,將不會獲得保險賠償,大家切勿輕視。

學生攜帶電器或電子產品入學,要附合安全規格Photo from MamiDaily

 

同場加映,生活注意事項:

1.簽證時已申請NHS醫療服務 漏登記保障全失

英國完善的教育及醫療制度吸引不少家長選擇移民。有朋友分享,由排期身體檢查、安排做手術切組織及覆診,前後一個月內完成,而且費用全免。其實申請英國居留簽證時,已同時登記英國的公營醫療服務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並因應獲批簽證期限繳付470至624英鎊年費 (IHS, immigration health surcharge),但留意NHS仍未啟動!

到步後,需帶同護照及住址證明到診所登記,於兩週內進行身體檢查,收到一組十位數字的NHS號碼,醫療保障才真正啟動。可獲得免費門診服務外,嚴重病患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如哮喘亦可得到免費的定期醫療諮詢及配藥服務,等到有需要時才發覺未啟動NHS就費時失事。

 

2.落地英國銀行開戶 冇預約分行不受理

英國入境最多只能帶1萬英鎊(約$9.7萬港幣)的現金,所以落地必須要開設一個當地的銀行戶口處理交租、按金及學費。留意開戶流程的潛藏伏位,直接到分行辦理將不會受理!第一步先要網上預約開戶,然後帶齊所需身份證明文件如 BNO護照,學生則需BRP (Biometric Residence Permits)及住址證明到分行辦理。留意並非所有銀行都接受持BNO移民的開戶申請,如港人熟悉的滙豐銀行,只適合已在英國住滿一年的人士。剛到步的移民人士可選擇比較「BNO-friendly」的銀行,如萊斯銀行(Lloyds)、國民西敏寺銀行 (NatWest)、虛擬銀行如Monzo 及Revolut等等。

 

3.入手火車折扣卡 一家大細周遊英國平一半

到步後想先乘坐火車周遊英國,留意車票有三種票價:早鳥(Advance)、非繁忙時段(Off-Peak)及通行證 (Anytime)。個性比較即興的可選擇通行證,票價高但彈性亦最高,一早計劃周詳的可選擇早鳥票,限量發售而且不可改期,但票價可比通行證便宜一半。想更慳錢,記得購買火車折扣卡 (Railcard),分為二人同行、一家大細、學生、長者、殘障等卡類約售30英鎊(約$290港幣),使用期限一年。如一大兩細家庭由倫敦出發到南部布萊頓 (Brighton),票價由68減至30英鎊, 已經可賺回成本。留意Railcard 只是折扣卡,並非如八達通般含有儲值功能,需在購車票時點選Railcard,車長驗票時也會一併檢查火車折扣卡。

多了解英國的交通條款,能節省金錢Photo from MamiDaily

 

4.「倫敦後花園」不在倫敦 Oyster Card搭錯地鐵罰$1000

長期留在倫敦遊學,搭乘倫敦巴士、地鐵(Underground/ Tube)、鐵路(Overground)、DLR(輕鐵)、Tram(電車)、國鐵(National Rail),都必備一張電子收費的交通卡Oyster Card,用這卡付車費設每日上限,之後便不會扣錢,所以搭乘次數越多越省錢。Oyster Card看似和八達通卡一樣有儲值功能及出入閘自動感應,但留意使用範圍只在倫敦地區Zone 1至Zone 9內的車站。很多港人熱門居住地區,被喻為「倫敦後花園」的St Albans、Hemel Hempstead、Guildford、Bishop’s Stortford,其實都不在倫敦,並不在Oyster Card使用範圍內,驗票時被發現違規可被罰款100英鎊(約$980港幣)!若真的錯拍卡入閘,記得到車站售票處補付差額。

 

5.商戶不設港式齊頭找續 小費文化非必要

英國用餐時,一般帳單已包含10-12.5%服務費,不用重複支付小費,但有些較地道的餐廳沒有附加服務費,建議以餐費10-15% 為小費,或直接將找續的硬幣都留下當小費。這與美國餐飲或服務性行業約定俗成的20%小費文化不同。

另常見帳單有零頭而須「找散」的情況,香港人為免收硬幣,習慣齊頭找數,如消費81元,就會付101元以找回20元紙幣,而非9元硬幣。但英國人完全沒有齊頭找續習慣,會先退回1元及找續19元,而且會認為你的行為怪異。你或會質疑此做法方便大家有何不可?因大城市如倫敦的生活節奏都較香港慢,這正正就是文化差異,而非單純效率問題。其實,香港人也可乘機學會放慢速度,為免尷尬也可用電子錢包消費。

 

 

 

 

梁曉芙是倫敦亞非學院音樂文化研究博士,現長居英國倫敦Photo from 梁曉芙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