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語言學習】一個法國香港家庭,混合港式法式的餐枱教育方式
說來有趣,我是在法國里昂讀書畢業的,但與法籍老公在香港認識,看來我們的緣份不在法國,哈哈!兒子Olivier也在香港東區醫院出生,在這感恩東區醫院產科護士們,他們對我和Olivier寵愛有加。在香港的緣份滿滿的,我先生也比較喜歡香港。
Photo from 國施國法- 牛角包 VS 叉燒包
家中接觸多種語言
在Olivier 出生前,我們也探討了小朋友的教育方向,是港式、美式、英式、法式?(迷思)!先生堅持選擇法國學校,但法國人英語並不好, 所以如果我們選擇法國學校,便要自己幫他補習英語。像當時九成家庭一樣,我和先生都需要工作,家中請了菲律賓姐姐幫忙。
因為有姐姐在,一般都以英文/廣東話溝通,我和先生及Olivier 就以法及英語溝通,媽媽語言是廣東話。但是我們發現小朋友到9個月大時,仍未能說很多單詞,這令我有點擔心,怕他會有什麼問題,例如自閉症或智力障礙落後等等。
Photo from 國施國法- 牛角包 VS 叉燒包
詞彙追到了同年齡的小孩
之後我們也重複做了好幾個兒童智力中心的測試,結果都是正常的!一般法國人的態度是天生天養,我越緊張,老公就越不理。反正他相信Olivier是沒問題的。最後我們找到一個兒科醫生,他建議我們在小朋友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不要給他吸收太多的種類語言作開始。
之後我們就集中用英語及廣東話溝通。到1歲半的時候,他的詞彙也一下子追到了同年齡的小孩,而且包括廣東話、英語及法語。到現在回想起,覺得每一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他們有他們的發展時間,這基於他們的生活背景、吸收能力及基因。所以父母應該細心觀察不宜過分擔心,這樣會造成小朋友壓力。
PS:Croissant 和叉燒包都是Olivier最喜歡。
Photo from 國施國法- 牛角包 VS 叉燒包
Text and Photos:國施國法- 牛角包 VS 叉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