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爸爸媽媽,請別當我是菠蘿!
文獻研究指出,普遍成年人對兒童都有固定的看法。例如:兒童都是天真無邪,對性和惡沒有概念;兒童情緒起伏很大,對於可怕的事會留下陰影;兒童的言行應有作為兒童的模式,要「像」兒童;男孩要「像」男孩,女孩要「像」女孩。
Photo from MamiDaily
別把兒童過分定型
以上社會定型,有些能夠透過兒童發展進程解釋,即如由於兒童的杏仁核反應敏銳,一般來說兒童的情緒都比較波動;又或說基於口肌及語言發展的進程,兒童說話或會有兒音。這些都能用科學解釋。只是如果過分把兒童定型,就表示我們認定兒童的表現、發展進程、思考模式都是一式一樣,定型就會過分極端。當然香橙老師說成人對兒童都有些固定想法,這句話本身都是出自對成人的定型。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文化研究系高級講師Nicholas Tucker曾經舉例:「這本書適合6歲兒童。」這句話其實是把兒童過分定型。兒童都是獨立個體,各有喜惡,成長各受本身文化、環境和遺傳因素影響,並不存在「六歲適合看這本書」的邏輯。
幾年前,香橙有幸在一次學術交流活動中遇到香港中文大學陳廷三博士,他以選購菠蘿作比喻:選購菠蘿時,菠蘿越長得肥大,越凸出來,就表示這個菠蘿果肉最多。樣子雖怪誕,但應該是食家最愛。可是我們卻把菠蘿送進菠蘿削皮機,手把一拉,所有菠蘿都一式一樣。
Photo from MamiDaily
把小孩子看成菠蘿
生活中常聽到有人用「老成」形容某些小孩,背後似乎隱含著兒童應該天真。就像一次小朗和香橙爸爸閒談時,小朗用了詞語「兩蚊雞」(註:廣東話通俗口語,解作兩元),即時惹來旁邊一名長輩的側目,看來小朗在某些人中也是一顆待削皮的菠蘿。
當然說話要有規範,要保持禮貌。粗俗用詞如「痴線」、「大佬」、「死開」、「收聲」等,不論年齡,全應避免出口,只是香橙老師建議小心避免把孩子定型。粗俗就是粗俗,通俗就是通俗,不要把小孩子看成菠蘿就好了。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香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