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學習】練習數數字、區分大小長短、購物任務學幣值 3個貼士啟發小朋友數學邏輯思維
數學邏輯是一種思考能力,亦是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能力。而數學邏輯發展得較好的小朋友,在未來的學習和處事上會比較有條理,生活上對空間感、距離、方向的判斷力也會較準確。所以不少爸媽很早就開始對小朋友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其實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運用周邊的東西培養小朋友,看看以下的小貼士: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從數眼睛開始
3歲開始,小朋友開始有初級計數的概念,亦可以區分物品明顯的顏色、形狀等特徵。數數是一個很好的活動,可以由身體開始練習,例如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五隻手指等,再到數家人的人數。之後就可以教小朋友認識圖形,除了平面圖形外,適當地加入一些立體圖形,用實際的東西形容。例如可教小朋友數水果、門窗等,分顏色,示範將相同類型的東西放在一起,讓小朋友簡單認知分類的概念。
Photo from MamiDaily
二、認識度量衡概念
當小朋友熟習指物數數、說出總量後,爸媽就可以用一些指令,讓小朋友按照顏色、形狀或性質分類。除了數數分類外,一些度量衡的概念也可以由生活入手,像是分出哪個蘋果大,積木中哪個顏色多,與其他小朋友遊戲時比一下哪個高哪個矮,哪個朋友的頭髮長哪個的短,這些都是生活中建立比較概念的方法。
Photo from MamiDaily
三、指派任務實踐數學概念
4至6歲這個階段的小朋友開始能認識數字,理解數字與數量的涵意,可以嘗試進行簡單的數學運算。另外,小朋友亦可以開始學習看時鐘辨認時間,父母平時和小朋友敘述事情時可加上時間概念,例如「今天晚上7點吃飯」、「放學可以到遊樂場玩10分鐘」等。爸媽亦可以教小朋友分辨錢幣價值,甚至進行一些小任務,例如讓小朋友嘗試計算錢幣去買東西。
Photo from MamiDaily
數學不是要小朋友成為數學題答案的輸出機,而是要啟發思維,培養邏輯能力。家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來建立小朋友的數學邏輯,會有助減少孩子日後學習數學的恐懼或抗爭。
Text: 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