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遊戲中學習】遊戲觀全球最狹窄!研究:港童眼中填顏色彈結他是學習,用電話才算遊戲

【遊戲中學習】遊戲觀全球最狹窄!研究:港童眼中填顏色彈結他是學習,用電話才算遊戲

教育路 產前產後
By Sarah on 01 May 2020
Digital Editor

遊戲」對於小朋友,尤其幼兒的益處近年受到廣泛研究支持,不少國家將遊戲納入學前教育的課程指引中。香港亦不例外,教育局近年積極推動「遊戲中學習」,但到底成效如何?

原來香港小朋友視填顏色為學習。

本地學校常提倡遊戲學習,不過東華學院早前一項研究指出,本港兒童相較美國、英國、丹麥和阿根廷的兒童,對遊戲的定義狹窄。他們將遊戲和學習互相分割,較難真的做到寓學習於遊戲。例如外國小朋友視填顏色、彈結他等活動為遊戲,但港童竟不當是玩遊戲,甚至視之為學習。

為進一步了解香港兒童和家長對遊戲和學習的觀念,東華學院於2017年起參與由樂高基金會贊助的跨國研究,研究團隊共招募了594位來自美國、英國、丹麥、阿根廷和香港的5歲、7歲兒童及家長參與研究,探究兒童和家長如何理解遊戲和學習的關係。

彈結他在香港小朋友眼中竟是學習。

研究要求小朋友將36張活動卡分類為「遊戲」或「非遊戲」,「學習」或「非學習」。結果顯示,本港兒童甚少將活動同視為「遊戲」與「學習」,比例是多個地方中最低。

在香港小朋友眼中,填顏色、彈結他是學習;但在外國兒童眼中,這些是遊戲。同樣,煮食、與家人逛超巿等活動,在外國兒童眼中是快樂的遊戲,但在香港兒童眼中,甚至認為這些是學習項目。而接受測試的7歲本港兒童中,高達95%認為「使用電話」是遊戲,遠高於丹麥兒童的24.3%。

外國小孩較多戶外活動,遊戲觀較闊。

東華學院人文學院教授鄭佩華表示,香港與丹麥存在文化差異,北歐國家着重遊戲,當地學童至7、8歲後才要做功課,平時都是以戶外活動為主,所有的活動都是遊戲。而遊戲和學習不會以割裂的形式出現,所以遠足是遊戲、繪畫是遊戲;但在香港,因為所有活動均被「課程化」和「學習化」,反而令兒童失去遊戲的概念,所以遊戲被狹窄地定義在「遊戲機」中。

鄭教授提醒家長留意手機對幼兒的影響,因父母經常機不離手也會影響小朋友的習慣,她又稱,過早使用手機不利孩子身體發展,亦會因單一刺激方式,影響他們的腦部思維發展。

手提電話成了現今小孩主要的玩具。

讓小朋友從遊戲中學習的原意是針對孩子喜愛玩樂的天性,然而過份將學習元素加入遊戲中,或刻意強調遊戲的「學習意義」,原來不只讓小朋友感受不到遊戲的樂趣,更令他們認為自己是在學習,可謂本末倒置。老師和家長都應該注意,要讓孩子明白「遊戲」和「學習」並非對立,多發掘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活動,才讓真正體現「遊戲中學習」的理念。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