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正向教育】8大元素教家長做「正向父母」 為小朋友未來身心健康努力

【正向教育】8大元素教家長做「正向父母」 為小朋友未來身心健康努力

教育路 產前產後
By Sarah on 01 May 2020
Digital Editor

香港的小朋友由幼稚園開始已經需要面試,壓力可想而知。面對競爭型社會,比起個人能力,心理強健更加重要。其實近年本地幼小學校紛紛推行「正向教育」,就是希望幫助幼童建立健康的心理質素,以面對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挑戰。

父母對小朋友的身心健康影響深遠。

正向教育着眼於個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豐盛的人生,希望每個人重視探討個人的性格強項、健康及幸福,並且建立積極情緒,提升抗逆力,以及發展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而邁向有意義、豐盛圓滿的人生。總而言之,以個人的幸福感和高效的生活為成功目標。

幼稚園至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家長和學校的配合尤為重要。想要小朋友有正向健康人生,家長都需要努力成為正向父母,齊齊參考以下8大示素:

第1元素:以身作則
家長喜歡講道理,講對錯,但小朋友能夠消化和明白嗎?要知道兒童在6歲以前是沒有邏輯思維的,因為腦部的前額葉皮層和海馬迴還在發展中,跟他們說因果關係作用不大。家長反而不用教他們「有人幫你要講唔該」、「見到婆婆要扶她過馬路」,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出來,他們自然會模仿,因為這是孩子的主要學習模式,而他們主要的模仿對象正是父母。這亦解釋了對幼兒來說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的主因。

第2元素:良好溝通
不同歲數的孩子有不同的溝通的方法,家長的心態也需相應調整。例如歲半至3歲的小孩正經歷自主期,也就是坊間所說的Trouble 2/Monster 2,他們的大小肌肉開始運作,識行識走便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甚麼都要觸摸甚至自行做決定。若父母只管說No,用嚴厲批判的態度去否定甚至約束,小朋友便不能建立自主,但完全不約束的話,他們又會變成小霸王。所以跟兩歲兒童最好的溝通方法是給他們適當範圍作選擇,讓他們知道在哪個範圍內可以有自由,又表明底線在哪裡,從而學識規矩。

家長和子女溝通需要保持耐性。

第3元素:行動正確
父母的行為有如影印機一樣,會複印到孩子的腦內。曾經有孩子因考試成績不理想,便想逃避考試。追溯起來,原來他的行為是源於見過爸爸曾因事業陷入困境,晚晚借酒澆愁甚至逃避不去上班。所以若家長懂得使用正面和具彈性的思維模式,對遇到的問題和處境作出理性分析,然後選擇合適的行動,孩子也能從這一種教導中,學懂選擇正確行動的思維和方法,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4元素:重視家庭
爸爸超長時間在外工作,為讓家人生活更舒適,不過從孩子的角度,這不算重視。他們需要的是家長的關注,有時家長不滿孩子做出一些負面行為去吸引注意,但對小朋友來說,行為沒有正面負面之分,只要吸引到家長關注就可。所以真正的重視需付出時間、騰出空間。而且相處質素比時間長短重要,每天短短15分鐘,專注親密的親子閱讀,比起一起看一、兩個小時電視節目卻沒有交流來得更好。

第5元素:堅守承諾
舉一個生活實例,媽媽答應女兒周末帶她去公園玩,但到了周末天氣轉壞,媽媽解釋取消原因,不過對小朋友來說,無論理由有多合理,他們關心的就只是去與不去。這個行為會讓他們覺得只要有合理的理由,答應了的事情是可以不兌現的,於是日後也會去製造自己認為合理的理由,甚至是選擇說謊。

其實,家長在作出承諾時可以提供一些彈性,例如「星期六沒下雨的話我們一起去公園玩,如果下雨便去戲院看動畫」,一方面小朋友會覺得無論如何一定有活動去玩,另一方面,家長也可向他們作一個比較理性的分析,讓他們明白原來世界是會改變的,不過承諾了的就一定會去做。久而久之,他們會產生對兌現承諾的責任感,而對家長所說的話,也會產生一種重視和肯定的反應。

家長要重視與小朋友之間的承諾。

第6元素:陪童成長
說穿了其實是一種同理心,以小朋友的角度去看待所有事物,以他們的心智發展為中心去安排適合他們的活動。例如家長很容易拋出一句口頭禪:「你咁蠢㗎,我教咗你好多次啦!」這正是家長用了成人的角度去看「做到」與「做不到」,做不到可能是他的年紀根本未發展到做出成人認為該做到的要求。即使與孩子玩耍時,也該把心態調較至接近他們的年齡與心智,這樣才能更準確了解孩子的需要,對他們發揮真正的同理心。

第7元素:思維正面
家長教導孩子時,焦點經常落在他們做錯的地方,相信錯改好後便會進步和成功。由於太着眼於錯處,對孩子的評價也容易變得負面。譬如孩子考到90分,家長的焦點可能落在「點解唔攞埋嗰10分」,認為這樣才會有進步,但實際上是在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若能正面一點,多留意孩子的長處和優點,協助他們去發揮,他們會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而覺得感恩,還會以此作為一個根據,叫自己下次也要做好甚至更進步,從而建立正面的自我價值,產生正面的效果。

第8元素:認識童心
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分階段性的,父母家長如果懂得孩子心理成長的正確知識,日常與孩子相處時便能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對孩子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令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成功建立出例如自信、自尊、自主、主動等所需的心理特質。

小朋友開心愉快成長就是家長最大心願。

每個家長的初心都是小朋友能夠開心健康成長,但成長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甚至挫折,與其訓練他們擁有十八般武藝去應對競爭。不如先在親子關係上還原基本步,一起學習正向,讓孩子明白父母是照顧者的同時,都可以是最佳的聆聽者、最可靠的朋友。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