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急救方法】嬰兒CPR與孩子噎食急救方法更新! 爸媽必學「拍背+胸推」新法 更安全有效

【急救方法】嬰兒CPR與孩子噎食急救方法更新! 爸媽必學「拍背+胸推」新法 更安全有效

健康資訊
By peiyee on 13 Nov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許多新手爸媽在迎接寶寶後,為了在突發狀況時能從容應對,會特地學習心肺復甦術(CPR)與嬰兒急救技巧。不過,醫學知識不斷更新,過去熟悉的手法未必仍是最安全有效的做法。近日,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公布2025年最新急救指引,正式修訂嬰兒CPR與孩子氣道異物哽塞(噎食)的處理方法。新指引指出,以往的「雙指按壓法」將被取代,而「拍背+胸推」的新組合則更適合應對嬰幼兒窒息情況。

孩子急救方法 | 目錄 + 快速連結

以往的「雙指按壓法」將被取代,而「拍背+胸推」的新組合則更適合應對嬰幼兒窒息情況Photo from MamiDaily

嬰兒CPR位置與手法全面更新

過去在對嬰兒進行CPR時,常見的教法是用「中指及無名指」在胸骨中段進行按壓。不過,AHA最新建議已取消這種「雙指按壓法」,原因是此法不易達到足夠深度,且若壓錯位置,可能造成肝臟或其他內臟受傷。

最新指引建議:

1.按壓位置:
應在胸骨下三分之一處施力,避開胸骨最下端的「劍突」位置。研究指出,壓到劍突可能導致肝包膜撕裂甚至肝破裂,而胸骨下段位置則更精準、安全。

2.按壓手法:
以「雙手環抱拇指按壓法」為首選:救援者雙手環抱嬰兒胸部,兩拇指放於胸骨下三分之一處進行按壓;
另一選擇是「單掌根按壓法」,同樣能提供穩定的壓力與深度。

3.按壓節奏:
保持每分鐘約100至120次的速度,並每2至5分鐘更換按壓者,以確保壓力穩定、質量不下降。

AHA指出,這些新手法能更準確地刺激心臟、減低錯誤位置造成的內傷風險,整體效果更理想。

保持每分鐘約100至120次的速度,並每2至5分鐘更換按壓者,以確保壓力穩定、質量不下降Photo from MamiDaily

「拍背+胸推」處理噎食更安全更有效

除了CPR外,AHA也更新了氣道異物哽塞(FBAO)的急救方法。以往常用的「腹部推壓法」(俗稱哈姆立克法)雖能幫助異物排出,但對體型較小的孩子或嬰兒可能帶來內臟損傷風險。最新研究顯示,「拍背」搭配「胸推」的方式能更有效將異物排出,同時更安全。

兒童(約1歲以上)最新急救步驟:

  1. 若孩子呼吸困難、發不出聲音或無法咳出異物,立即進行急救。
  2. 重複循環進行:
    ‧ 5次背部拍擊:用掌根拍擊兩肩胛骨之間。
    ‧ 5次腹部快速推壓:站在孩子背後,雙手環抱腹部,向內上方推壓。
  3. 重複以上動作,直到異物排出或孩子失去反應。若失去反應,應立即開始CPR。

 

嬰兒(1歲以下)最新急救步驟:

  1. 將嬰兒面朝下放在前臂上,頭部低於身體。
  2. 以掌根拍背5次(拍擊肩胛骨之間)。
  3. 若未成功,將嬰兒翻轉仰躺在前臂上,於胸骨下三分之一處進行5次胸部推壓。
  4. 持續交替「5次拍背+5次胸推」循環,直到異物排出或嬰兒恢復呼吸。
  5. 切勿使用腹部推壓,以免造成內臟損傷。

這種「拍背+胸推」的方式經研究證實,能在不增加內傷風險的情況下,有效幫助異物排出。

種「拍背+胸推」的方式經研究證實,能在不增加內傷風險的情況下,有效幫助異物排出Photo from MamiDaily

建議家長定期更新急救訓練

美國心臟協會提醒,急救技巧並非一次學會就能終身適用。隨着醫學研究與指引更新,父母與照護者應定期參加專業課程,重新學習正確手法與最新步驟。

雖然本文提供了基本的指引與觀念,但在真正的緊急情況下,正確的手勢、力道與判斷時機,都需要經過專業訓練與實際練習才能掌握。建議家長可報名由醫院、紅十字會或相關專業機構開辦的嬰幼兒急救課程,親身學習CPR與氣道異物處理的操作方式。只有透過正確的實踐與持續更新,才能在關鍵時刻冷靜應對,真正守護孩子的安全。

 

延伸閲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