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親子教養】非暴力溝通化解親子衝突 讓愛在對話中流動

【親子教養】非暴力溝通化解親子衝突 讓愛在對話中流動

親子溝通
By KK Hou on 10 Sep 2025

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NVC)是由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開發的一套溝通方法,旨在通過建立同理心和真誠聯繫來化解衝突。這種溝通模式不僅適用於成人世界,更是改善親子關係的強大工具。

在親子互動中,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

  • 超越對錯批判的思維模式

  • 真正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要

  • 表達自己而不引發反抗和防禦

  • 建立基於相互尊重的合作關係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核心步驟

1. 觀察而不評價

首先,學會區分觀察和評價。我們常常在描述行為時加入批評,這會立即引發孩子的防禦心理。

傳統溝通:「你總是這麼邋遢!房間又亂得像垃圾場!」
非暴力溝通:「我看到玩具散落在床上,書本在地上,襪子在書桌下。」

練習:描述事實時,避免使用「總是」、「從來不」、「又」等帶有評價色彩的詞語。

2. 辨識並表達感受

幫助孩子和你自己識別和表達真實的感受,而不是用指責或評價來掩蓋情感。

傳統溝通:「你這樣做讓我很生氣!」
非暴力溝通:「看到作業還沒有開始做,我感到擔心,因為我重視你的學習。」

感受詞彙表:開心、傷心、害怕、驚訝、沮喪、放鬆、焦慮、平靜等。

3. 連接需要

所有行為背後都有需要。孩子的「不當行為」往往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卻不知道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表達。

範例

  • 孩子拒絕分享玩具 → 可能需要自主權或安全感

  • 青少年甩門不理人 → 可能需要被理解或尊重隱私

當我們能看到行為背後的需要,我們的反應會從懲罰轉向理解。

4. 提出明確的請求

最後,提出具體、積極的請求,而不是模糊的要求或強硬的命令。

傳統溝通:「你給我馬上去寫作業!」
非暴力溝通:「你是否願意在晚飯前開始寫數學作業?這樣晚飯後我們就有時間一起看電影了。」

要點:請求而非要求,具體而非模糊,積極而非消極。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非暴力溝通?

早晨起床困境

場景:孩子不肯起床,上學遲到

傳統方式:「快起來!你每次都這樣!我們又要遲到了!」
NVC方式:「我看到時鐘顯示已經7:30了(觀察)。我有點焦急(感受),因為我希望能準時到達學校(需要)。你願意現在開始準備起床嗎?(請求)」

作業衝突

場景:孩子拖延不做作業

傳統方式:「你總是拖到最後一刻!一點責任心都沒有!」
NVC方式:「我注意到你還沒有開始做科學項目(觀察)。我有些擔心(感受),因為我希望你能有充足的時間完成並獲得好的學習體驗(需要)。你願意和我聊聊你的計劃嗎?(請求)」

兄弟姐妹爭吵

場景:孩子們為玩具爭吵

傳統方式:「你是哥哥,應該讓著弟弟!」
NVC方式:「我看到你們兩個都想玩同一個玩具(觀察)。你們現在可能都感到失望(感受),因為每個人都想玩得開心(需要)。你們願意一起想個辦法,讓兩個人都能玩到嗎?(請求)」

非暴力溝通如何促進孩子的大腦發展?

研究表明,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實際上有助于兒童大腦的健康發展:

  1. 促進前額葉皮層發展:當孩子被理解而非懲罰時,他們負責情緒調節和解決問題的大腦區域得到加強

  2. 建立安全依附: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的孩子更容易與父母形成安全型依附關係

  3. 培養內在動機:當行為出於理解和選擇而非恐懼和服從,孩子會發展出真正的責任感和同理心

家長常見挑戰與解決方案

「我有時就是控制不住情緒怎麼辦?」

這完全正常!非暴力溝通不是要成為完美父母,而是提供一個方向。當你意識到自己偏離時,可以真誠地與孩子重新連接:

「剛才我提高聲音說話了(觀察)。我現在感到抱歉(感受),因為我重視我們之間的尊重(需要)。你願意和我重新開始對話嗎?(請求)」

「我的孩子已經大了,現在開始會不會太晚?」

無論孩子年齡多大,真誠的溝通永遠不會太晚。青少年可能最初會懷疑,但當他們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理解時,關係就會開始轉變。

非暴力溝通不是一套技巧,而是一種意識和態度的轉變——從「誰對誰錯」轉向「我們需要什麼」,從控制轉向合作,從指責轉向理解。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