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黑色素沉澱】黑色素沉澱怎麼辦?持續多久?一文了解原因、改善方法全攻略

【黑色素沉澱】黑色素沉澱怎麼辦?持續多久?一文了解原因、改善方法全攻略

mami熱話
By Bernice Cheong on 13 May 2025

照鏡時是否發現皮膚一點一點黑黑的,出現許多小斑點或暗沉的區塊?這種令人困擾的膚色不均現象,其實就是所謂的黑色素沉澱。黑色素沉澱問題本身無害,但深色斑點影響了肌膚外觀與自信心,許多媽媽們都想擺脫這些惱人的黑斑。別擔心,本文將帶妳全面認識黑色素沉澱的成因,並解析不同類型斑點的改善方法,幫助妳有效淡化斑點,重現亮麗肌膚。

黑色素沉澱|目錄 + 快速連結

黑色素沉澱是甚麼?為何皮膚會一點一點黑黑的?

黑色素是人體皮膚中的天然色素,由黑色素細胞製造,負責決定我們的膚色,同時在皮膚受到紫外線刺激時提供保護。Photo from Shutterstock

黑色素是人體皮膚中的天然色素,由黑色素細胞製造,負責決定我們的膚色,同時在皮膚受到紫外線刺激時提供保護。然而,當黑色素過度產生或者代謝不良卻無法及時排出,多餘的黑色素就會在表皮局部累積,形成深色斑點或色塊,這就是黑色素沉澱現象。簡單來說,皮膚局部出現的小黑斑點、暗沉區域,其實正是黑色素堆積的結果。黑色素沉澱本身不是傳染病或急性疾病,但會導致膚色看起來不均勻、暗沉,影響肌膚的美觀與亮度。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素沉澱可能發生在臉部和身體各處。不僅臉上會長斑點,像膝蓋、手肘變黑,或頸部、腋下變得比周圍皮膚深,也是黑色素沉澱累積造成的。因此,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有哪些誘發因素,才能對症下藥改善膚色。

黑色素沉澱的常見原因

當肌膚長時間受到紫外線照射時,表皮細胞會刺激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黑色素以保護皮膚不被曬傷。Photo from Shutterstock

哪些因素讓皮膚留下深色斑點,出現黑色素沉澱呢?常見的黑色素沉澱原因包括以下幾項:

  1. 紫外線曝曬:當肌膚長時間受到紫外線照射時,表皮細胞會刺激黑色素細胞產生更多黑色素以保護皮膚不被曬傷。然而隨之而來的是膚色變黑,甚至出現局部的曬斑。長年累積的日曬傷害還會導致中老年後在臉部或手背生成老年斑等斑點。
  2. 皮膚發炎與受傷:任何引起皮膚發炎或傷口的因素都可能誘發黑色素沉澱,如青春痘發炎、擠痘傷口、濕疹搔抓、燙傷、手術傷口或蚊蟲叮咬等。在皮膚修復過程中,發炎後的紅色印會轉為褐色印,就是發炎後色素沉澱的表現。特別是摳抓傷口或擠痘痘,更會刺激黑色素生成,留下深色疤痕斑點。
  3. 荷爾蒙變化:內分泌的改變會讓黑色素細胞的活性提高,造成色素沉澱。尤其是女性在孕期因荷爾蒙波動,很多孕媽咪也在頰部、額頭出現斑塊,十分影響美觀。此外,口服避孕藥、青春期發育或更年期的荷爾蒙轉變,也可能誘發類似的色素沉澱問題。需注意,孕期的荷爾蒙影響不只表現在臉上斑點,如肚皮正中的妊娠線變黑、腋下及乳暈顏色加深等,都是荷爾蒙導致黑色素增加的例子。
  4.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副作用會干擾皮膚中黑色素的代謝,或增加皮膚對日光的敏感度,導致色素沉著。如長期口服避孕藥可能誘發肝斑,加重臉部色沉;某些抗生素會提高皮膚的光敏感性,日曬後更容易產生曬斑;長期口服或外用類固醇可能導致皮膚變薄、出現不均勻的色素沉著;部分化療藥物也會引起全身皮膚色素變深。因此,如果發現身體黑色素沉澱的情況突然加劇,不妨回想近期是否使用了特定藥物,並諮詢醫生評估是否相關。
  5. 摩擦與壓力刺激:反覆的摩擦或長期壓迫也會讓局部皮膚角質層增厚,進而刺激黑色素堆積,讓皮膚變得又粗又黑。如膝蓋因常常跪地、手肘經常撐在桌上,長期摩擦壓力令該處皮膚變厚、暗沉;頻繁用刀片刮腋毛或穿太緊的褲子,造成腋下或大腿根部肌膚反覆摩擦刺激,也會出現色沉發黑。此外,眼周皮膚長期受到揉擦也容易色素沉澱,加重黑眼圈。
  6. 疾病與體質因素:有些人的先天體質使其皮膚更易產生色素沉著,如天生膚色較深或容易長雀斑,反之也有極端例子如白化症是黑色素缺乏。不過常見的是某些慢性疾病導致的色素問題,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黑色棘皮症,讓頸部、腋下等皮膚變黑變厚;慢性肝病、腎上腺機能異常等內在疾病也可能引起全身或局部的皮膚色素沉著。如果沒有外在原因卻出現廣泛的色素變深,務必要留意身體健康狀況。總之,當內在代謝出了問題時,皮膚往往發出警訊。

不同類型的黑色素沉澱與改善方法

黑色素沉澱依形成原因和表現形態,可分成不同類型。以下針對常見的幾種類型斑點,說明其特徵並提供具體的改善方法與日常生活建議。

曬斑(日曬斑)

曬斑是由紫外線傷害引起的淺棕色斑點,常見於長時間日曬後的皮膚上。Photo from Shutterstock

曬斑是由紫外線傷害引起的淺棕色斑點,常見於長時間日曬後的皮膚上,如果防曬不足,臉上和手臂就可能冒出零星的曬斑。隨著年齡增長,累積的日光傷害會讓曬斑數量增加、顏色加深。曬斑通常界線分明、顏色均一,出現在臉頰、鼻樑、額頭或手背等曝曬部位,有時會和雀斑混淆。曬斑本質上是良性的色素沉著,但如果不加以改善,長期下來膚色會顯得斑駁不均。

改善方法與建議

  1. 加強防曬:務必每天使用高係數防曬乳(至少SPF30以上,PA+++),戶外配戴帽、陽傘或太陽眼鏡保護皮膚,室內也可能有紫外線曝露,千萬不能掉以輕心。持續的防曬不僅預防新斑產生,也能讓已有的曬斑不至於變深、變多。
  2. 淡斑保養:針對已形成的曬斑,可使用含維他命C、熊果素、傳明酸等成分的淡斑精華或面霜來淡化色素。這些美白成分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或加速代謝,長期使用有助於讓斑點變淺。晚間保養則可考慮含如視黃醇的產品,加速表皮更新,逐漸趕走含有色素的老廢角質細胞。但要切記,維生素A類產品不建議孕婦使用,敏感肌膚也需先行測試耐受度。
  3. 醫美療程:如果曬斑範圍廣或顏色較深,可諮詢皮膚科醫生尋求專業治療。醫美療程見效較快,但術後也要嚴格防曬和保養,以免斑點捲土重來。

老年斑/老人斑

老年斑是皮膚上出現的褐色或黑色斑塊,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Photo from Shutterstock

老年斑是皮膚上出現的褐色或黑色斑塊,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它的學名叫做脂溢性角化症,主要成因是長年的日曬與皮膚老化。常見於50歲以上,但膚色較白且年輕時日曬較多的人,也可能提前出現。老年斑好發於臉部、手背、前臂以及肩頸等多年日曬的部位,顏色通常比一般曬斑更深、更大片。

改善方法與建議

  1. 預防勝於治療:老年斑一旦形成會比較頑固,因此年輕時就應開始做好防曬和抗老化保養,減緩它們的出現。如果已經有老人斑,務必加強防曬措施,避免陽光進一步觸發黑色素沉澱。同時可搭配抗氧化保養來對抗自由基,減少細胞受損。
  2. 淡斑保養品:針對老人斑的淡化,可參考曬斑的護理方式,使用各種美白淡斑成分的產品。但由於老人斑的色素通常沉積較深層,光靠保養品效果可能有限,需要更長時間才看得到變化。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地早晚使用淡斑精華,同時每週可以溫和去角質1 - 2次,加速老廢角質脫落,促進色素代謝。
  3. 皮膚科治療:對於範圍大、顏色深的老年斑,建議諮詢皮膚科醫生進一步處理。需要注意的是,極少數皮膚癌早期也可能看似老人斑,如斑塊形狀不規則、顏色多變或不斷擴大,應儘早讓醫生檢查以策安全。

發炎後色素沉澱(痘疤/PIH)

發炎後色素沉澱是指皮膚經歷炎症或傷口癒合後遺留下的深色斑印,如痘疤/痘印,Photo from Shutterstock

發炎後色素沉澱是指皮膚經歷炎症或傷口癒合後遺留下的深色斑印,如痘疤/痘印,在發炎的部位會留下棕色或黑色的印記,看起來膚色不均。除了痘痘,像濕疹、皮膚過敏抓癢、外科手術或燙傷後的疤痕,如果疤痕區域呈現比周圍皮膚深的顏色,也屬於炎症後色素沉著。這類斑點的特點是邊緣不太規則,顏色從淺褐到深咖啡,隨著時間推移通常會逐漸淡化。PIH在膚色較深的人群中更常見且持續時間更久,因為他們的黑色素細胞反應更強烈。

改善方法與建議

  1. 及早治療皮膚問題:要減少發炎後留下色沉,關鍵是及時妥善處理皮膚炎症。例如長痘痘時可以及早使用抗痘產品或看醫生治療,不要自己擠壓發炎的痘痘,以免加重組織傷害。對於濕疹或皮膚過敏,則用藥膏控制炎症並避免搔抓。當皮膚發炎程度降低、就癒合得更完全,形成深色印的機率就會下降。
  2. 做好防曬與遮瑕:一旦皮膚有發炎後的暗沉印記,當受到紫外線照射後,這些黑色的區域會變得更深、更頑固。因此白天務必在痘印或疤痕上塗足防曬,必要時可以使用遮瑕產品遮蓋斑印,也相當於多一層物理防護。另外,紫外線還可能刺激傷口導致疤痕增生,所以防曬對疤痕護理來說也很重要。
  3. 淡化疤痕保養:針對痘疤或暗沉印,可使用具有美白淨斑功效的保養品,如含維他命C、傳明酸、果酸、杏仁酸、杜鵑花酸成分的產品。維他命C和傳明酸可抑制色素生成,杜鵑花酸對痘痘造成的色沉尤其有效且孕期也較為安全;果酸、杏仁酸等溫和的酸類則能促進角質代謝,加快色素排出。建議每天早晚在有痘印的部位塗抹這類精華液,數週後可發現斑點逐漸變淡。期間搭配保濕來修復皮膚屏障,讓新生的皮膚更健康。
  4. 耐心與持續:PIH的淡化需要時間,輕微的痘印可能幾個月才消退,嚴重的疤痕色沉甚至要一年以上。因此心態上別過度焦急,保持耐心、規律地執行上述保養步驟。同時注意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讓肌膚有良好的再生環境。

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

黑色棘皮症是一種特殊的皮膚色素沉著類型,表現為在身體的摺疊部位出現灰棕色至黑色的天鵝絨狀斑塊,觸感較一般皮膚粗厚。Photo from Shutterstock

黑色棘皮症是一種特殊的皮膚色素沉著類型,表現為在身體的摺疊部位出現灰棕色至黑色的天鵝絨狀斑塊,觸感較一般皮膚粗厚。典型部位包括頸部後方、腋下、腹股溝、大腿內側、肘窩等容易摩擦的皮膚摺皺處,看起來皮膚比周圍暗沉許多,且常伴有皺褶和增厚。黑色棘皮症本身不是感染或發炎,而多半是內在健康問題的警訊,最常見與肥胖及胰島素阻抗有關。此外,罕見情況下消化道腫瘤、多囊卵巢症候群等也可能引發黑色棘皮症的皮膚表現。

改善方法與建議

  1. 尋找病因:由於黑色棘皮症多數是內科疾病的表現,因此建議出現相關皮膚症狀時諮詢醫生,檢視是否有糖耐量異常、血糖過高、內分泌失調或其他代謝問題。一旦確診有胰島素阻抗或糖尿病,應配合醫生控制血糖,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同時檢查甲狀腺、卵巢等功能,排除相關疾病。
  2. 調整生活方式:如果黑色棘皮症與體重過重或糖代謝異常有關,減重與飲食控制是改善的首要目標。透過均衡飲食以及規律運動來降低體脂肪、增進胰島素敏感性。隨著體質改善,黑色棘皮症處的皮膚顏色也會隨之變淡或縮小範圍。良好的生活作息也很重要,充足睡眠與減少壓力有助於內分泌平衡。
  3. 皮膚護理:可採取溫和的皮膚護理來淡化已變黑的部位,如洗澡時用柔和潔膚乳清洗患處,並避免用力搓洗。洗後塗抹保濕或含果酸的身體乳,有助軟化厚皮和淡化色素。如果皮膚粗厚,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膏,加速角質更新。但要注意,切忌自行購買來路不明的藥膏塗抹,否則可能引起其他副作用。
  4. 持續追蹤:黑色棘皮症的皮膚變化雖然只是表面的問題,但它提醒我們注意身體健康。一旦皮膚顏色開始變淡,也不要馬上鬆懈,仍應持續維持良好習慣,並定期健康檢查。如果皮膚症狀沒有改善甚至惡化,務必回診追蹤,讓醫生評估是否有其他潛在因素。

身體其他部位的黑色素沉澱

一些部位的皮膚容易變黑變暗,常見的部位包括膝蓋、手肘、腋下、鼠蹊部(大腿內側)、頸部等。Photo from Shutterstock

除了上述幾種主要類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部位的皮膚容易變黑變暗,雖不屬於特定疾病,但也屬於黑色素沉澱的表現。常見的部位包括膝蓋、手肘、腋下、鼠蹊部(大腿內側)、頸部等。造成這些部位膚色變深的原因多與摩擦、壓力和清潔保養不當有關,所幸大多可以透過調整習慣和加強保養來改善。

  1. 膝蓋、手肘:這兩處部位的皮膚經常活動,容易反覆受到摩擦和壓力,時間久了局部角質層為了保護自己而增生變厚,膚色就比周圍深。此外,膝蓋和手肘的皮脂腺較少,也比較乾燥,如果疏於保養會導致角質堆積,皮膚觸感粗糙,顏色也變暗沉。平時可用磨砂產品去角質,但切忌用力搓洗以免刺激更多黑色素生成。清潔後趁肌膚微濕時,可針對這些部位加強保濕,減少乾燥脫屑。當膝蓋手肘曝露在外時也別忘了擦防曬,避免紫外線讓色沉更難消退。
  2. 腋下、鼠蹊部:經常用刀片刮腋毛或蜜蠟脫毛會對腋下肌膚造成刺激,加上長期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止汗劑也可能讓皮膚乾燥,最終導致色素沉著變黑。鼠蹊部(大腿根部)變暗則多與摩擦有關,如走路時兩腿內側長期摩擦,或穿過緊的褲子讓局部悶熱摩擦,時間一長膚色就會變深,因此首先要減少摩擦和刺激源頭。建議選擇溫和的除毛方式,止汗產品盡量使用無酒精配方或減少使用頻率。另外可選擇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太緊身材質造成摩擦。平時沐浴後可以在腋下和大腿內側塗抹具美白效果的身體乳液,但同樣要避免過度用力揉搓,清潔時以手輕柔洗淨即可。
  3. 頸部:不少人擦防曬時只顧臉部,卻忘了頸部,導致頸部肌膚長期曝曬後出現色素沉澱,形成一條條深淺不一的頸紋或整片的暗沉。另外,經常穿高領緊身的衣服或項鍊持續摩擦皮膚,也會讓頸部角質增厚發黑。因此,白天出門可擦專用的頸部防曬乳加以保護。針對已經出現的暗沉,每週一次使用溫和去角質產品,之後加強頸部的保濕和美白精華吸收。如果頸部皮膚不僅變黑還變得粗糙增厚,則需要提高警覺檢查是否為黑色棘皮症。

以上這些身體部位的色素沉澱多半是良性的,並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只會影響美觀。靠著日常細心護理,大部分都可以慢慢淡化恢復正常膚色。不過還是要提醒,假如發現身體皮膚大範圍變黑且伴隨其他異常症狀,應考慮是否有內在健康因素作祟,及早諮詢醫生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孕期與產後的肌膚照顧

對於孕媽咪和新手媽媽而言,面對荷爾蒙變化帶來的色素沉澱,更需要特別的護理策略。Photo from Shutterstock

對於孕媽咪和新手媽媽而言,面對荷爾蒙變化帶來的色素沉澱,更需要特別的護理策略。孕期常見的肝斑、妊娠線等問題,這些變化是正常的孕期現象,大多數人在產後數月內會逐漸淡化消失。孕期護膚以溫和保濕、防曬優先,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快速美白而使用強效藥物或高濃度酸類產品。孕婦應該避免使用維甲酸類、對苯二酚等可能影響胎兒的成分。如果想預防或減輕妊娠斑,可選擇孕期可用的成分,例如杜鵑花酸等,相對安全且有效果,但建議先諮詢醫生確認。每天早上務必擦防曬,因為防曬是預防孕期肝斑加重的最好方法,穿戴遮陽帽、撐陽傘也能提供額外保護。至於孕期腹部的妊娠線及其他部位色素變深,多數屬於一時的生理現象,產後會慢慢改善,期間可以塗抹橄欖油或乳木果油滋潤皮膚,減少妊娠紋的形成。產後隨著荷爾蒙漸趨正常,皮膚色斑通常會比孕期淡化許多。

但日常防曬和基本保養仍不能少,持續阻斷紫外線才能讓斑點不復發。如果產後半年以上斑點仍然明顯,且沒有哺乳等顧慮時,可考慮更積極的淡斑措施。哺乳期間則建議以安全溫和的保養為主,避免經皮吸收影響嬰兒的成分。有疑問時可以請教醫生,選擇標示「哺乳期可用」的產品。總而言之,媽媽們在特殊時期要特別慎選護膚品,但也不需要過度緊張,只要做好防曬和基礎保養,大部分孕期產後的色素沉澱問題都能平安度過。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