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HD專題】ADHD患者服藥後專注力提升 是否需終身依賴?會否成癮?
談及ADHD(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的治療,藥物常是家長最關心也最擔憂的一環。「我的孩子服藥後,上課專心了,成績也有改善,這是藥物的好處嗎? 但是……正常兒童能否服用? 會否像服用了『聰明藥』?」還有許多家長擔憂:「是否需要終身服藥?會不會成癮難以停藥?」這些都是非常普遍的用藥迷思。今次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張正平深入探討ADHD用藥問題。
Photo from MamiDaily
Photo from MamiDaily
藥物角色與益處
藥物在ADHD治療過程中所擔當的角色,是幫助調節大腦內負責專注力、抑制控制的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從而有效改善ADHD的核心症狀。因此,兒童服藥後變得專注、衝動減少、學業進步,確實是藥物帶來的正面效果。
正常兒童能否服用?
兒童患者服藥後,專注力提升,能坐定定上堂聽書,成績亦有明顯進步。令其他家長聯想:「如果我的孩子食藥,學業上會不會同樣有幫助?」張醫生表示,ADHD藥物旨在幫助患有ADHD的人士達到其應有的專注與自控水平,並不會使沒有ADHD的人變得更聰明或更專心。正常兒童絕對不應服用ADHD藥物,濫用不僅無益,反而可能帶來心血管、精神狀態等方面的副作用與健康風險。
Photo from MamiDaily
非唯一治療途徑
藥物是治療ADHD的重要工具,但通常並非唯一方法。最理想的治療方案,往往需要結合藥物治療、行為治療(如學習組織技巧、社交技巧)、家長管教訓練、學校支援(如座位安排、額外時間) 等多方面介入。藥物可為其他治療奠定基礎,使兒童更易學習和應用新策略。
成癮與副作用迷思
家長對藥物的擔心和誤解(例如是否會成癮難以停藥) 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實上,在醫生處方與監察下,按指示服用ADHD藥物,引致成癮的風險極低。藥物主要分為中樞神經刺激劑與非刺激劑兩大類,醫生會依據兒童情況處方。當然,藥物可能產生副作用(如影響食慾、睡眠、引致頭痛等),但大多是短暫的,或可通過調整劑量、服藥時間或藥物種類來處理。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至關重要。
Photo from MamiDaily
未必需要終身服藥
另一個家長關注的問題,是一旦開始服藥,是否終身不能停藥?張醫生指,隨着兒童成長,大腦發育成熟,加之習得眾多應對技巧,部分人士的ADHD症狀可能減輕,對藥物的需求亦可能改變。治療計劃需定期檢討,醫生會評估是否可減藥、停藥,或轉用其他治療方式。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