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寶寶口中奶垢抹不走?或是口腔清潔不足致鵝口瘡
當寶寶長出牙齒,不少父母也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其實在嬰兒尚未出牙前,便應清潔他們的口腔。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指出,雖然嬰兒多喝水也有清潔作用,但並不能取代日常的口腔清潔,否則有機會增加患上鵝口瘡的風險。小朋友如患上鵝口瘡會因疼痛而影響進食,嚴重者甚至有機會感染扁桃腺和食道。鵝口瘡也有機會經由餵哺母乳的過程感染母親,或造成交叉感染。羅醫生提醒家長,應定期清潔嬰兒口腔,也要徹底消毒奶瓶和奶嘴,預防感染和復發。
Photo from MamiDaily
奶多糖分 念珠菌易口內繁殖
鵝口瘡的形成是由於口腔受念珠菌感染,而在口腔兩側、舌頭和上顎等位置長出白色薄膜,因其形狀與奶垢相似,家長未必能及時發現情況。要分辨兩者,家長可以輕輕擦拭患處,如不能抹去薄膜,便有機會是鵝口瘡。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表示:「由於嬰兒免疫力較弱,加上他們以奶為主食,如未有好好地清潔口腔,奶中的糖分便會殘留在口內,令『嗜甜』的念珠菌大量繁殖,形成鵝口瘡。」
Photo from MamiDaily
可經接觸傳染 親餵媽媽有感染風險
小朋友如患上鵝口瘡,或因不適而「扭計」,變得不願進食,家長可能會擔心小朋友營養不足。羅醫生稱,現時鵝口瘡的治療有效,家長毋須過分擔心,「醫生會處方抗生素藥水,一般7至14天便會痊癒。當小朋友步入2至3歲,免疫系統發展相對較健全,患上鵝口瘡的機會便會下降。」然而,鵝口瘡有機會復發,因此家長也應徹底消毒的奶瓶和奶嘴,減低復發機會。
除了留意小朋友的口腔健康,親餵媽媽也要提防受感染,羅醫生提到:「一旦被感染,媽媽的乳暈位置可能會出現刺痛、紅腫及脫皮等症狀,與寶寶吸啜所造成的破損有別。」通常醫生會為受感染的媽媽處方抗生素藥膏治療,以免嬰兒痊癒後,又因接觸媽媽受感染的乳房而再次患鵝口瘡。
Photo from MamiDaily
建議至少於「夜奶」後清潔寶寶口腔
由於鵝口瘡與口腔清潔不足關係密切,因此除了需徹底消毒食具外,羅醫生亦提醒,家長應在寶寶出生後便開始為他們清潔口腔,「雖然不需要每次進食後也清潔,但就如成人早晚刷牙,至少應在最後一餐『夜奶』後擦拭寶寶的口腔。」家長可用乾淨的毛巾包著尾指,沾水後打圈輕拭寶寶口腔、牙肉和舌頭;如寶寶因抗拒而咬到父母,家長也可利用工具,如嬰兒口腔清潔棒作為輔助,此舉也有助寶寶漸漸長大後,在短時間內適應刷牙。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兒科專科醫生羅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