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親子教養】疫情下孩子不願意觸摸新事物? 對音樂未感興趣但要學樂器?

【親子教養】疫情下孩子不願意觸摸新事物? 對音樂未感興趣但要學樂器?

爸媽分享
By Jennifer Ma on 28 Jul 2022
Jennifer為牛津大學一級榮譽經濟及管理學學士,香港大學教育系碩士,本港頂尖教育機構ARCH Education合夥創辦人,及周大福教育集團首席策略官,擁有十多年教學經驗,已協助數千名學生考入牛劍、常春藤聯盟等著名大學。作為兩孩之母及資深教育家,Jennifer積極與世界各地著名學府交流和合作,研究未來教育方向及發展,並以啟發學生潛能及培訓技能為本,期望為家長和學生交流心得,提供導航和指引。

相信很多家長都認同,在新冠疫情下孩子的學習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而且對幼兒來說影響更為明顯。就我對自己的小孩和其他2至6歲孩童的觀察,疫情下的新常態例如佩戴口罩、不停地以消毒酒精擦手等,令這一代的幼童變得敏感而不願意隨意地觸摸東西

幼兒階段的孩子對音樂的體驗和興趣的靈敏度是很高的Photo from MamiDaily

幼兒對音樂靈敏度高

居家避疫期間,他們慣留於家中,閒時或許會用蠟筆和紙來畫畫消磨時間,但習以為常下他們可能不太願意冒險,甚至抗拒嘗試使用泥膠、沙砂、膠水等工具。在家中他們習慣了獨自創作和使用自己偏好的工具,因而在重返校園生活時,他們可能不太願意分享自己的物件,而且未能按照指示完成任務。

透過觀察自己的小孩,我得到的另一個啟發是,幼兒階段的孩子對音樂的體驗和興趣的靈敏度是很高的。不少學校於小一收生時都偏好對演奏樂器感興趣的小朋友,家長亦因而在孩子4至5歲便開始讓他們學習彈奏樂器,希望在面試時或個人履歷能夠「加分」。在正常社交情况下,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音樂會,欣賞管弦樂團不同樂器的表演,或者拜訪會彈奏不同樂器的朋友,現場聽著他們的演奏,從而可以讓孩子親身領悟各種樂器的特性和產生的聲效。可是在疫情之下,他們只可以透過喇叭聽音樂,相比起親身和現場接觸,大大減低他們對樂器的靈感和喜好,難以清楚辨認自己對哪種樂器最有興趣。

世界級音樂家和專業藝術導師,發掘幼兒對音樂和美術的興趣Photo from Jennifer Ma

發掘幼兒對音樂和美術的興趣

綜合我以上的觀察和啟發,在這個特別的暑假我安排了「音樂與藝術盛會」學習體驗課程,主題包括古典音樂維瓦爾第的《四季》、里姆斯基-克薩克夫的《野蜂飛舞》;音樂劇《阿拉丁》、《貓》、以及非洲土著音樂等,希望讓孩子身臨其境地進行感官體驗。 我們邀請了來自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演奏家現場為學生進行小型合奏,過程中孩子能夠認識和辨別樂器之餘,亦能瞭解隨著不同的樂器組合,樂曲和演奏會產生的變化。音樂家亦即席獨奏各種樂器,例如向學生分別演示長笛和短笛,細心聆聽和觀察樂器的特性和音色,孩子亦可親自觸摸一下樂器,從而有更深刻的參與和欣賞演奏的經歷,啟發他們對音樂的認知和喜愛。

除了音樂元素,更因應主題去指導學生創作不同的3D藝術品,過程中孩子著手使用和學習各種藝術媒體,包括在布料上描繪和製作魔術枕頭;使用閃粉、沙砂和紙巾來拼湊出古典音樂《四季》的拼貼畫;以混凝紙漿製成一隻3D立體羚羊等等。透過接觸各樣材料來製作藝術品,鼓勵孩子作更多的觸感體驗,希望他們大膽嘗試不同的事物,從中亦能夠跟從導師指引完成作品。

很高興家長們對這類學習體驗都給予正面的評價,孩子們除了感到樂趣之餘,都在這新思維、跨學科的獨特課程中探索音樂和藝術,對幼童成長和發展是相當重要!

Jennifer Ma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