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貼士】親子共讀太枯燥?可能是你沒用對方法! 掌握7大技巧讓閱讀變有趣!
小朋友喜愛閱讀好處多,不止能增強詞彙量,幫助學習,減少沉迷電子產品的時間,還是三觀和德行的啟蒙。不過美國「國家教育進步評價」(NAEP)長期針對兒童閱讀習慣進行調查,2020年調查就發現9歲兒童將閱讀當興趣的比例從2012年的53%下跌至44%。在科技產品的盛行下,相信比例會持續下降,因此從小培養小朋友愛上閱讀就成為父母共同的責任。然而若是父母用錯方式,反而會讓小朋友抗拒閱讀,究竟要如何進行親子共讀,並讓閱讀有趣起來呢?
Photo from MamiDaily
一、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
閱讀的自發性源自於喜歡或興趣,加上每個小朋友的個性和喜好都不同,而小朋友的世界也很單純,喜歡就接受,不喜歡就拒絕。因此培養小朋友愛上閱讀的第一步就是放手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激發閱讀慾望。家長不妨帶小朋友到書店或是圖書館,讓他們自己挑選書本,即使不是知名書籍(除色情、暴力內容),父母也不必過於強求,放心把選擇權交給小朋友吧!不過必要時父母也可指引小朋友,比如多鼓勵他們開拓不同的領域,避免孩子只沉迷其中一類書籍。
Photo from MamiDaily
二、打造閱讀角落
舒適的閱讀角落能夠推動小朋友的閱讀經驗,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讀、聽、寫。父母也可以帶領小朋友一起來佈置自己的閱讀角落,甚至能打造成小小的圖書館,放上書櫃、書桌,甚至還能放小沙發、地毯等,怎麼舒服怎麼來,營造閱讀的歸屬感。此外,閱讀角落也可延伸成學習角落,比如可以擺放閱讀字卡、益智類玩具、紙張、蠟筆等,讓閱讀結合其他事物,變得更有趣。
Photo from MamiDaily
三、善用圖片說故事
圖像比起文字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醫學研究指出,人體大腦有30%左右的神經元負責處理「視覺」感官的資訊,而大腦只需13毫秒就可處理一張圖像。因此視覺刺激對成長中兒童來說更能幫助腦部發育。此外,圖像所包含的資訊更豐富,小朋友可同時吸收色彩、形狀等,比起文字更立體,當然還可配合文字刺激想像力。因此父母可多多利用繪本來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
四、創造互動性
親子共讀最大的樂趣就是能和孩子互動。父母不妨選擇一些能夠增加互動的書籍,如洞洞書、立體書、音效書等,引導小朋友一邊閱讀,一邊操作,閱讀的樂趣直接被提升。不過互動過程還需仰賴父母的參與,只有父母積極配合,才能讓小朋友更樂在其中。
Photo from MamiDaily
五、和孩子聊書
比起要求孩子復述書籍內容,讓他們感到緊張或不耐煩,更建議家長親自閱讀,隨後和小朋友自然聊聊書中的情節。家長可以分享對故事或人物的理解,自然引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見解,或許會發現自己的理解反倒沒有小朋友的透徹喔~這樣的交流模式不止能用在閱讀上,即使是動畫片或電影,都可以和現實生活經驗取得聯繫,並且幫助小朋友發覺可能被忽略掉的細節,這樣的二次發現能夠刺激他們再次體會該作品,加深印象。
六、讓孩子成為作家
閱讀幫助孩子吸收知識,但同時知識也需要輸出。父母不如和小朋友一起製作故事書,將身邊發生的事物用文字或圖像記錄下來,培養小朋友的記憶力和聯想力,同時也能潛在地陶冶審美修養,打下良好基礎。此外,父母也可幫小朋友紀錄閱讀習慣及進度,比如對書籍給出的評價、對故事的理解、詞彙程度等,一段時間後就可觀察小朋友的發展,也可和孩子分享,增加他們的成就感。
Photo from MamiDaily
七、將故事融入生活
閱讀是抽象的概念,但靈感卻來源於生活,而且兒童故事書題材都和兒童成長發展息息相關。父母便可多將故事情節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增加小朋友的理解和學習能力。比如著名繪本《媽媽,你會永遠愛我嗎》中,小熊為了試探媽媽會不會永遠愛自己而做出各種挑戰底線的事情,熊媽媽都一一化解,並給了小熊非常大的安全感。在閱讀過程中,小朋友或許無法理解小熊的感情,也可能自己正經歷著相同階段卻不自知。父母就可用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解釋,比如小朋友曾經為了引起媽媽注意故意亂扔玩具,媽媽雖然生氣,卻還是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安撫小朋友情緒。引述完後,也可問問小朋友是否覺得父母有不愛他的地方,家長也可同步反思自己呢~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