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治療】孩子在家很健談 拜年在親友家一直沉默 總是拒絕與陌生人說話應怎樣辦?
如果孩子在家很健談,但他總是拒絕與陌生人說話,成人須小心孩子會否患上「選擇性緘默症 」(Selective Mutism)。選擇性緘默症是一種發生在兒童與青少年的疾患,這些孩子的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正常,但卻選擇在某些場合中保持沉默。有選擇性緘默症的兒童選擇沉默的情況各有不同,有些是在公共場所不說話,有些是面對家人以外的人就不說話,最典型的是在家裏可以與任何人講話,但一出外就不說話。
Photo from MamiDaily
診斷選擇性緘默需有以下5個臨床特徵:
選擇性緘默症臨床特徵 | |
1 | 選擇性緘默持續時間超過1個月 |
2 | 沒有言語障礙或第二語言學習問題 |
3 | 沒有自閉症、精神分裂症、智力發育遲緩或其他發育障礙等發育或心理疾病 |
4 | 只在某些需要溝通的場合不能說話,但在另外一些場合則能正常說話 |
5 | 通常有生活環境改變影響到患者 |
Photo from MamiDaily
10個改善方法
如果在諮詢心理學家或醫生的意見後,診斷孩子患上選擇性緘默症,家長需小心以下注意事項:
1.避免給予精神刺激
要盡量避免給孩子各種精神刺激,也須培養孩子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和開朗豁達的性格。
2.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長需給孩子提供一個融洽的家庭環境,減少對孩子粗暴呵斥。家長可經常鼓勵孩子主動與別人交流,包括利用眼神、手勢、身體姿勢、言語、文字等,但不強迫孩子說話。
3.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
鼓勵參加集體活動,以逐漸消除對陌生人和新環境的緊張情緒。家長可以組織一些團體遊戲,邀請其他同學或小朋友來家作客,和孩子一起遊戲,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其他同學或小朋友交流溝通。來訪的小朋友可以由熟悉的人,逐漸加入一些陌生的人,由少人改到多人,最終令孩子敢於在陌生環境和陌生人溝通。
4.轉移緊張情緒
當孩子不說話時,不要過分注意,要避免強迫孩子開口,以免使情緒更緊張,甚至出現「反抗心理」。建議採取轉移的方法,如陪伴孩子一起進行親子遊戲,一起外出遊玩,從而分散孩子的緊張情緒。
5.採取行為矯正治療
可以使用正面強化方法,當孩子剛張開口講話時,及時給予鼓勵;也可以用孩子最喜歡、最需要的東西作為獎勵,讓孩子繼續說話。
6.主動告訴老師
主動告訴老師孩子的病情,使老師可以在校內活動時或玩耍時,有意識地多照顧孩子的社交,並讓班中的同學多給孩子一些適當的幫助,讓小朋友玩時帶上孩子,並減少孩子單獨獨處的機會。孩子不願說話時,老師亦知道不要強迫他,這樣可讓孩子感到環境沒有任何壓力。
Photo from MamiDaily
7.親子談天
父母每天抽出至少30分鐘與孩子談話,並允許孩子不回答問題,以減輕孩子內心的緊張和焦慮。
8.主動表現
經常鼓勵孩子表現自我,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自身能力被外人的讚賞,增強自信心。
9.社交機會
可以多帶孩子到公園去玩,父母在孩子面前主動與陌生人交流,並啟發孩子學到與人交流的一些方式。
10.採取藥物治療
對一些症狀較重的孩子,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類藥物。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