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寒風襲港】除夕新界區氣溫低見4度!拆解禦寒常見「中伏位」!三文治冚被法最保暖、洋蔥式穿衣反易致病

【寒風襲港】除夕新界區氣溫低見4度!拆解禦寒常見「中伏位」!三文治冚被法最保暖、洋蔥式穿衣反易致病

健康資訊
By Irisa on 30 Dec 2020
Digital Editor

寒風襲港,天文台預測除夕市區氣溫跌至約攝氏7度,新界地區如打鼓嶺於清晨更低見只有攝氏4度。根據本港未來9天的天氣預報,除夕和元旦假日雖然普遍天氣晴朗,但早晚氣溫寒冷而且非常乾燥,大人小朋友都一定要做好個人保暖!

天文台Photo from 天文台

雖然因疫情關係,相信大部份家庭都會選擇留於家中「倒數」迎接新一年。但即使居於室內亦要做好禦寒措施,因為相信大家亦不希望在這個疫情嚴峻的時期,因生病而需要進出醫院、診所。以下與大家分享幾個有關冬天保暖常見的「中伏位」以及小貼士,務求令每位爸媽及小朋友都可以過一個「暖笠笠」的冬天!

睡覺易「冷親」、最忌「冚錯被」

晚上睡覺是最容易「冷親」的時候,因為熟睡後難以對身體溫度下降作出即時反應。而且不論是大人、小朋友都可能會踢被或習慣「挨牆瞓」,結果寒氣滲入身體,以致一覺醒來時已經狂打噴嚏、鼻水直流。不少爸媽因擔心孩子半夜「冷親」,所以都會準備電暖氈,但結果可能適得其反。因為孩子熟睡時,未必意會到自己的體溫過熱。而對於年幼的小朋友來說,即使感到太熱亦未必有意識主動關掉電暖氈的電源。結果孩子默默忍受身體過熱而流汗,反變得更容易生病。

而希望「暖笠笠」地渡過整個晚上,就必須「冚啱被」!不少人都以為蓋上厚厚的毛氈便是最保暖的做法,但事實若果毛氈太重,反而會壓走熱空氣。而日本節目《R的法則》便曾經為觀眾講解正確的蓋被次序,這個做法除了保暖,更有嘉賓指其有效改善睡眠質素,自己早上懶床情況亦得到改善。節目建議大家應先在床上鋪上毛氈以防止熱力向下流,睡在毛氈上之後便蓋上羽絨被,最後再於羽絨被上蓋上薄毛氈以預防熱力流失。這種三文治式的冚被方法,最能保暖。

《R的法則》Photo from 《R的法則》

螢幕截圖 2020-12-30 15.12.04 螢幕截圖 2020-12-30 15.12.19

飲食「易踩雷」、牛羊肉最暖胃

而在飲食方面,很多人都未必有留意,除了凍飲及雪糕等冰冷食品外,大家亦應減少食用其他寒涼食物。舉例如瓜類(南瓜、木瓜除外)、竹筍、白蘿蔔和豆腐等,以避免身體陽氣受損。同時亦可以配合溫性或熱性食物烹調,以降低食物的寒性。另外,爸媽可為孩子多預備羊肉和牛肉,具有暖胃的作用。家長更可以鼓勵小朋友多以堅果代替日常零食,除了有禦寒作用亦更健康。

洋蔥式 VS 粟米式穿衣

小朋友好動經常東奔西跑、左穿右插,穿得太臃腫會阻礙身體活動,所以抗拒穿外套是平常事。若然爸媽不希望孩子「冷親」便可以出動一個法寶:背心羽絨外套!建議爸媽於子女早上起來時便為他們穿上背心羽絨,具充足保暖作用的同時亦不會減低其活動能力。

網上一直留傳「洋蔥式穿衣法」最為有效保暖,但事實上這個穿法未必適合香港天氣。洋蔥式穿衣法把衣服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建議穿上具備加速排汗及快乾功效的內衣,中層則穿着保暖外套,而最外層需穿上有防水功能的風褸。但居於香港經常需要進出室內、外,所以這個穿衣法反而容易出汗導致生病,不是人人合適。

而「粟米式穿衣法」反更適合香港家庭,穿法同樣把衣物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穿着保溫功能內衣,中層則選擇一件圓領襯衫,最外層穿着厚身外套,當進入室內時只需脫下外套能處於適當氣溫,更容易應付室內、外的溫差。

coldPhoto from MamiDaily

Text : 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