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溫和拒絕】擔心對孩子說「NO」會傷親子感情? 專家教5個正確説法 孩子願意聽話還更親密

【溫和拒絕】擔心對孩子說「NO」會傷親子感情? 專家教5個正確説法 孩子願意聽話還更親密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06 Nov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許多父母在孩子提出要求時,總會猶豫要不要拒絕。擔心說「不」太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或破壞親子關係。但心理學家指出,「說不」並不是傷害,而是一種界線教育。當父母能以冷靜、一致又有同理心的方式拒絕,孩子不僅能學會規範,更會感到安全與被尊重

溫和拒絕孩子 | 目錄 + 快速連結

擔心說「不」太多,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他、或破壞親子關係Photo from MamiDaily

「說不」是建立安全感的開始

臨床心理學家解釋,孩子其實需要父母的界線來認識世界。當父母能清楚地告訴他什麼可以、什麼不行,孩子會覺得生活有秩序、可預測,內心反而更穩定。相反地,若父母態度搖擺不定,有時允許、有時禁止,孩子反而會困惑,也會透過挑戰規則來「試探父母的底線」。

因此,「說不」的關鍵不在拒絕本身,而在於怎麼說與之後怎麼修復關係。

「說不」的關鍵不在拒絕本身,而在於怎麼說與之後怎麼修復關係Photo from MamiDaily

專家教你「正確說不」的五個方法

1.先共情,再拒絕

在拒絕之前,先理解孩子的感受,讓他知道父母理解他的想法。例如:「我知道你很想再玩一下,但現在真的太晚了。」
孩子被理解後,情緒會比較穩定,也更願意接受限制。

2.明確說明原因

不要只說「不行」,而要讓孩子明白原因。例如:「因為吃太多糖會讓肚子痛,所以今天不能再吃。」當孩子了解背後的邏輯,會學到如何評估行為後果,這也是建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步。

3.提供有限的選擇

若完全禁止,孩子容易覺得被控制;但若給予選項,他會覺得自己仍有主導權。例如:「今天不能再看電視,但你可以選要先洗澡還是先刷牙。」這種做法既能維持原則,也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若完全禁止,孩子容易覺得被控制;但若給予選項,他會覺得自己仍有主導權Photo from MamiDaily

4.保持語氣冷靜與態度一致

父母的情緒對孩子影響極大。若以激動、怒罵的方式拒絕,孩子容易只記得情緒,而不是內容。
專家建議,用穩定、平和的語氣說:「我知道你不高興,但這是家裡的規矩。」同時,父母之間也要保持一致,避免一方嚴、一方鬆,否則孩子會混淆界線,甚至學會「分化父母」。

5.拒絕後仍要表達愛

「不」不代表冷漠,拒絕之後仍可以表達關心。例如:「我知道你現在難過,媽媽還是很愛你,但今天真的不行喔。」
這樣能讓孩子學會,被拒絕不等於被否定,同時維持安全的依附關係。

事後修復同樣重要

即使父母在當下說「不」時態度堅定,也可能讓孩子產生情緒反應。這時不要急著責備,而是等孩子冷靜後再溝通:「剛才媽媽拒絕你,你是不是覺得難過?但那是為了讓你休息更好喔。」這樣的修復不但能消除誤會,也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出發點,強化信任感。

即使父母在當下說「不」時態度堅定,也可能讓孩子產生情緒反應Photo from MamiDaily

愛與界線並不衝突

當父母能在愛與規則之間取得平衡,孩子會更懂得尊重他人與自我約束。父母的拒絕若建立在理解與一致的態度上,孩子不僅不會疏遠,反而會更信任父母。

說「不」的目的不是控制孩子,而是讓他學會面對現實、理解規則,也明白即使被拒絕,愛依然存在。這才是真正的親密與教育。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