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玩具選擇】女孩只能玩娃娃 男孩就要砌模型?研究揭:玩具選擇不當或限制孩子潛能

【玩具選擇】女孩只能玩娃娃 男孩就要砌模型?研究揭:玩具選擇不當或限制孩子潛能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07 Oct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每逢為孩子挑選玩具時,家長總會先想:「這是給男孩的?還是女孩的?」粉紅色的洋娃娃屋、藍色的積木套裝,似乎早就被標上了「性別」的標籤。但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習慣其實可能正在限制孩子的潛能?香港中文大學一項橫跨七年的研究就發現,玩具不僅能啟發能力,更可能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與職業傾向。

性別定型玩具 | 目錄 + 快速連結

玩具不僅能啟發能力,更可能在無形中影響孩子的學習發展與職業傾向Photo from MamiDaily

玩具帶出的性別訊息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黃泓教授領導團隊,展開名為「Toys Are Us 玩具造就你」的長期研究,追蹤超過600名由幼稚園到青少年的兒童,觀察他們的玩具偏好與空間能力發展。

研究結果顯示,參與「男孩典型遊戲」比例較高的兒童——例如積木、模型、汽車類玩具——在「心像轉換能力」上表現更優。這項能力指的是個體在腦中想像物體旋轉、翻轉或變形的空間思維,是日後數學、科學及工程領域的基礎。

黃教授指出,空間技能與學業成就、STEM(科學、科技、工程與數學)相關發展有密切關聯;而從小接觸能刺激空間思維的遊戲,會對孩子未來的能力表現產生長遠影響。

從小接觸能刺激空間思維的遊戲,會對孩子未來的能力表現產生長遠影響Photo from MamiDaily

性別定型玩具限制孩子想像

然而現實中,玩具仍被明顯地分成「男孩玩具」與「女孩玩具」。黃教授舉例說,像「健達奇趣蛋」這類產品會區分成「男孩版」與「女孩版」,看似提供選擇,實際卻是替性別劃下了界線。就連許多設計給女孩的積木套裝,也往往被簡化成裝飾或夢幻場景,難以真正訓練空間思維。

她指出,這種無形的訊息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性格與能力期待——男孩被鼓勵冒險、競爭,女孩則被期望溫柔、照顧。長遠而言,孩子可能因此對特定興趣或學科產生偏見,錯過探索潛能的機會。

許多設計給女孩的積木套裝,也往往被簡化成裝飾或夢幻場景,難以真正訓練空間思維Photo from MamiDaily

家長可以怎麼做?

黃教授提醒家長,最重要的是給孩子「自由玩耍」的空間。讓男孩也能玩廚具、照顧娃娃,讓女孩嘗試積木、拼圖與機械玩具,這些看似微小的選擇,能幫助孩子打破性別框架,發展更全面的能力。

同時,家長也可在陪玩過程中多使用空間語言,例如「放在上面」、「轉去右邊」、「靠近那個角落」等詞語,潛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空間概念。

她也提醒,避免在無意間說出像「女仔唔識砌模型」或「男仔唔應該玩娃娃」這類話,因為這些看似輕描淡寫的語句,其實會在孩子心中埋下界限。

幫助孩子打破性別框架,發展更全面的能力Photo from MamiDaily

玩具是孩子看世界的起點

玩具是孩子接觸世界的第一個窗口,它塑造了他們的想像力、角色意識與思考方式。當家長願意放下「性別標籤」,讓孩子自由探索不同類型的遊戲,他們的潛能才能被真正啟發。

畢竟,對孩子來說,每一次玩耍,都是他們在學習「如何成為自己」的過程。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