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手機】「一熄數據就發脾氣!」9歲童手機成癮點教好?網民激辯:企硬定係由佢?三招化解

【手機】「一熄數據就發脾氣!」9歲童手機成癮點教好?網民激辯:企硬定係由佢?三招化解

家庭關係
By Dara on 11 Sep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應否給小學子女一部手機?」這或許是父母最糾結的課題之一。當手機從通訊工具變為社交、娛樂乃至接觸整個世界的窗口,它也成了一把雙面刃。本地一位家長上網求助,9歲兒子在擁有手機後,迅速沉迷其中,不僅成績一落千丈,更因管教問題引發激烈的情緒對抗。這篇帖子引來海量網民回應,意見紛陳,宛如一場關於數位時代親子關係的縮影。

手機成癮|目錄 + 快速連結

小學生子女應該擁有個人手機?Photo from MamiDaily

手機成癮 家長管教感無力

事主在「香港討論區」發帖,「小朋友開始用手機,不過每日都係打機同上網,唔肯放手,一玩就係幾個鐘」,她兒子今年9歲,一直說很多同學已有自己的手機,於是買了一部手機給他,想不到一玩便成癮,「一玩就可以玩幾個鐘,玩到唔識停,叫佢唔好玩,又會發脾氣,大家有呢啲情況嗎?可以點教?」最大問題是兒子成績並不理想,數學在合格邊緣。

更讓事主心力交瘁的是管教上的無力感。每當試圖制止,兒子便以「發脾氣」作為武器,令家庭氣氛緊張。家長曾嘗試「一夠鐘,熄數據」等強制手段,換來的卻是兒子更大的怒火。她坦言,自己並非放任不管,已盡力陪伴做功課、去公園玩,並避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機,但面對手機的巨大吸引力,這些努力似乎都顯得蒼白無力。這位母親的嘆息——「真係好勞氣又激氣」。

 

「一夠鐘熄數據」的後果,是兒子向事主大發脾氣Photo from MamiDaily

帖文引發的熱烈討論,不少父母紛紛給出建議,大致可歸納為三大類。

1. 約法三章,企硬到底

與子女協議每日用手機規矩,包括使用手機時間、地點及內容等,這是最多網民認同的主流意見。他們認為小學生心智未成熟,家長宜建立清晰且不可動搖的規則,同時設立賞罰機制,遵守者有獎,違規者則暫停使用權。「一定要約法三章,嚴格執行,小朋友知道扭計冇用就唔會扭計啦」。

網民提醒事主,不能因孩子哭鬧或發脾氣而妥協,孩子的脾氣需要「觀眾」,只要家長態度堅決、不予理會,孩子自然會明白威脅手段無效。

事先與孩子共同制定「手機使用協議」,明確規定玩手機的時間(如做完功課後)、時長及內容,一旦子女違約,父母亦要企硬到底Photo from MamiDaily

2. 以科技制衡科技

第二類建議是安裝家長監護應用程式(如Google Family Link),讓家長可以遠程設定孩子手機的可用時段、各App使用時限,甚至監控及批准App的下載。此外,選擇低配置、電池續航力差的手機,或限制SIM卡的數據流量,也能達到物理上的限制效果。

而且這些方式是「自動化」,可減少親子間因口頭提醒而產生的直接衝突。有家長分享經驗:「用家長模式監管佢手機,set佢只可玩幾耐、app限時都得,又睇到佢用過咩app玩得最耐,佢要下載咩app都要經我係手機同意。而家d小朋友嬌生慣養,搶佢手機一定發癲。現在用家長模式stop佢反而冇咁大反應」、「你應該買個電量冇咁大嘅,咁佢個電話好快冇電,咁佢就冇得玩!焗住停!」

有人提出利用科技工具,從源頭上為孩子建立一道防火牆Photo from MamiDaily

3. 家長以身作則

所謂圍堵不如疏導,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放下自己的手機,創造高質量的親子時間。同時,積極為孩子培養手機以外的興趣,例如報名參加足球隊、籃球隊等體育活動,或是一起閱讀、玩實體玩具,用豐富的現實生活體驗,分散對虛擬世界的依賴。正如有網民所言:「同佢玩其他嘢......你如果又唔想同佢玩,咁佢可以做乜?」、「一起做運動,學習其他嗜好」。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香港討論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