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大學生活】Band 3仔升讀港大 開學一星期感崩潰 狂呻英文、社交難關

【大學生活】Band 3仔升讀港大 開學一星期感崩潰 狂呻英文、社交難關

mami熱話
By Dara on 10 Sep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考入頂尖大學,對許多學子而言是終極目標。然而,當夢想成真,踏入大學後,挑戰才真正開始。一名自稱來自Band 3中學的港大新生分享了開學一星期的感想,坦誠地道出了他在學術、語言及社交等方面所面臨的巨大衝擊與自卑感。帖文迅速引起共鳴,網民紛紛化身「過來人」,提供溫暖的鼓勵與實用的建議。

升讀港大|目錄 + 快速連結

事主直言讀大學生活,「同我想像中唔太一樣」。Photo from MamiDaily

入U一星期感受深刻

事主在社交平台Threads上分享入讀港大一星期的感想,本身入讀Band 3中學的他,憑Conditional offer(有條件錄取)獲香港大學取錄,他自言入讀與CS(Computer Science)相似的新科目,開學只不過一星期,事主感受至深,「可能會低分過其他人少少,所以先會更加自卑。」

 

1. 所有嘢都同中學好唔同

首先最大不同是時間管理和自律,他說:「中學嗰陣返0800-1700,每一日都好似俾人綁住咁,但係去到大學每日都係返~3至4個鐘,成件事好chill,但係同時自律就變得好重要,大學雖然唔會管住你,但係唔代表要做嘅嘢少過中學。」大學表面上好「chill」,實則對學生的自律有很高要求,從中學時的被動學習到現在的主動探索,這個蛻變過程是每位大學新生必經的第一道關口。

 

香港大學是本地頂尖大學,即使在國際排名也很有睇頭Photo from 香港大學@FB

2. 英文

另一個困擾是語言障礙,本來讀中文中學的事主,現在需全英上堂,「身邊啲同學個個都好有自信咁講英文,唯獨是自己好自卑,每一次想開口都好驚講錯... 同時,因為中學係用中文讀,所以上堂嘅時候會睇唔明啲專有名詞。但係我完全唔夠膽開Google Translate出嚟查,驚俾人見到覺得我咁簡單嘅字都要查,到時候搵唔到group mates。」他擔心被貼上「英文差」的標籤,從而影響社交,找不到組員。加上事主憑Conditional Offer入學,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成績差,加劇了自卑情緒。

3.社交

學術與語言的壓力之外,亦展現了內向學生的社交困境。事主形容自己是「超I嘅人」(性格極度內向),在陌生環境不作聲。「去到一個完全陌生嘅環境我可以完全唔出聲,但係入到大學之後都係咁迫自己同人講多啲嘢,不過每晚返到屋企都覺得自己好kam(尷尬、不自在),希望下年住到hall,可以識返多啲人。」直言大學生活「同我想像中唔太一樣,我太摺了」。

事主覺得自己比同學差,憂心被貼上「英文差」的標籤,從而影響社交Photo from MamiDaily

 

網民溫暖回應:查字典不可恥

帖文發出後,引來大量網民留言,字裡行間充滿了理解、鼓勵與切實的建議。針對英文問題,無數「過來人」留言都強調,上堂查字典、用翻譯工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大把大陸人開住translate上堂,直譯每一句」、「我到依家返咗工咁耐,都會Google translate 一啲好簡單嘅字」、「聽、講、讀、寫,缺一不可,難得你入到Hong Kong U,俾心機。每日起碼花1小時去講、去讀英文,希望你進步神速」。有人建議他使用防窺Mon貼,便能安心查字典,更重要的是心態上的轉變——大學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承認自己的不足並即時求證,遠比維護脆弱的自尊心重要。正如一位網民所言:「真正把握上堂時間聽明佢,緊要過形象。」

事主認為自己是「超I嘅人」,去到一個完全陌生嘅環境可以完全唔出聲Photo from 《奇怪的搭檔》劇照

教內向者如何投入校園生活

對於內向事主希望透過住Hall擴闊圈子的想法,網民給予了正反兩面的意見。大部分人表示支持,認為住Hall是結交摯友、獲取學術資源的最佳途徑,「住hall真係會令你容易好多好多識朋友」。

但有人提醒,港大的住hall文化並非完全適合「摺友」(喜歡獨處的人),其計分制度重視「contribution」(貢獻)及「peer evaluation」(朋輩評價),需要積極參與活動。因此,選擇合適的Hall,或透過參加學會、交流計劃等其他途徑,同樣能體驗精彩的大學生活。

 

事主曾在影片分享,初中成績不理想,經過努力學習後,高中大躍進,更考獲全級第一Photo from 影片截圖

由學渣蛻變級一

由於事主是Band 3仔,英文差,在同學面前感到自卑,不少網民對他給予肯定,「能入hku 好叻仔」、「證明咗你自身條件無限制你既出路」。許多留言都指出,能從Band 3中學考入港大,本身就證明了他非凡的自律與勤奮,甚至「可能能力好過好多Band 1學生」。大家的核心訊息是:DSE成績只代表過去,在大學這個新起點,所有人的能力都是相近的。「唔好睇低自己先!」

小編找到事主一條YouTube影片,自述由初中的學渣,變成高中「級一」,證明中學六年事主有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能入港大並非僥倖,是實打實考入。事主亦回覆網友,會嘗試跳出舒適圈、重新認識自我、並學會擁抱不完美的契機。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Threads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