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夫妻關係】夫妻吵架要馬上和好 不能有「隔夜仇」?心理專家警告:這做法或讓關係變得更糟

【夫妻關係】夫妻吵架要馬上和好 不能有「隔夜仇」?心理專家警告:這做法或讓關係變得更糟

家庭關係
By peiyee on 20 Aug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在親密關係中,爭吵不可避免。即使感情再好的伴侶,也可能因日常瑣事或意見分歧而發生摩擦。許多人深信俗語「夫妻沒有隔夜仇」,認為衝突必須在睡前解決,否則就會在心裡留下隔閡。這種觀念讓不少人習慣強迫自己「當天一定要和好」。然而,心理學家提醒:這樣的做法並非人人適用,有時甚至會讓爭執進一步升級。

夫妻吵架和好 | 目錄 + 快速連結

即使感情再好的伴侶,也可能因日常瑣事或意見分歧而發生摩擦Photo from MamiDaily

為什麼有人非得「當晚解決」?

臨床心理學家 Samantha Rodman Whiten 指出,一個人的成長經驗往往塑造了他對衝突的態度。對於在爭吵頻繁的家庭中長大的人來說,未解決的矛盾會帶來極大焦慮。他們會覺得如果問題沒有立刻釐清,就難以安心入睡。

另一位臨床心理學家 Sabrina Romanoff 也補充說,許多人擔心如果憤怒沒有及時處理,可能會在一夜之間沉澱成更深的怨恨。因此,他們會迫切地想在睡前「把話講清楚」,以避免彼此間的距離拉大。

這種需求背後,反映了人們對「關係安全感」的渴望。然而,心理學家提醒,這種做法雖然出於好意,但效果不一定理想。

對於在爭吵頻繁的家庭中長大的人來說,未解決的矛盾會帶來極大焦慮Photo from MamiDaily

硬要解決反而可能更糟?

專家們一致指出,疲憊時的爭吵極容易失控。當身體和大腦感到耗竭,理性思考和情緒調節能力都會下降。人在這種狀態下更容易聽不進對方的話,甚至說出傷人的語句。結果往往不是問題獲得解決,而是矛盾更加惡化。

Romanoff 解釋,睡眠能讓大腦「重啟」,降低對負面刺激的過度反應,恢復判斷力。經過一夜休息,雙方更可能以冷靜、建設性的方式進行對話。與其熬夜爭吵,不如暫停,等精神恢復後再溝通,對感情更有幫助。

當身體和大腦感到耗竭,理性思考和情緒調節能力都會下降Photo from MamiDaily

如何在「休戰」中維持關係?

如果伴侶決定暫時擱置爭執,專家建議,最好明確約定下一次談話的時間,讓彼此知道「這件事會被處理」,而不是無限期拖延。這能減少焦慮感,也避免讓矛盾變成一種無形壓力。

此外,即使爭吵還沒解決,也應盡量保留一些小小的親密互動。Romanoff 建議,例如在睡前仍然道一聲「晚安」、給個簡單的擁抱或親吻,都能傳達一個訊息:「我們的關係比當下的爭執更重要」。這些日常小舉動,能在情緒低落時提供安全感。

即使爭吵還沒解決,也應盡量保留一些小小的親密互動Photo from MamiDaily

如果吵架後失眠怎麼辦?

有些人即使暫停爭吵,仍會因情緒未解而輾轉反側。Whiten 說,這與「焦慮型依附」有關。這類型的人往往對伴侶依賴性強,害怕對方不再愛自己,因此難以忍受「帶著矛盾過夜」。

對此,心理學家建議學習自我安撫的技巧:

  1. 深呼吸或冥想:幫助放鬆身體與情緒。
  2. 寫日記:把腦中的混亂想法寫下來,降低反覆思考。
  3. 熱水澡或泡腳:透過身體放鬆帶動情緒緩和。
  4. 冷水刺激:例如將手浸入冷水,讓大腦轉移焦點。
  5. 自我對話:問自己「如果我是父母照顧小孩,現在該怎麼安撫?」藉此培養自我同理。

這些方法能幫助人們先穩定情緒,再以更健康的狀態面對關係問題。

專家建議人們先穩定情緒,再以更健康的狀態面對關係問題Photo from MamiDaily

心理學家並不是鼓勵「帶著怒氣睡覺」,而是提醒:在疲憊狀態下硬要解決矛盾,對感情傷害更大。真正健康的做法是:學會暫停、休息,等到雙方都能以清醒頭腦再回到對話,這樣才能讓衝突變成關係成長的機會。

 

延伸閲讀: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