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保育發展】尋找都市中生態脈絡 愉景灣打造生物多樣性 建構社區共融宜居綠洲

【保育發展】尋找都市中生態脈絡 愉景灣打造生物多樣性 建構社區共融宜居綠洲

親子好去處
By KK Hou on 28 May 2025

在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等全球挑戰下,本港各界近年更積極投入,守護珍貴自然資產。保育已成維護城市韌性、提升生活品質及保障未來的關鍵。位處大嶼山東北的愉景灣,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對環境保育的長期投入,正積極地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社區的每一個角落。從保護授粉昆蟲到推廣循環經濟,愉景灣致力於提升公眾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並不斷探索減低營運對周邊生態系統影響的創新方案。

DBee Oasis城市綠洲揭幕

愉景灣保育發展|料吸引逾50種昆蟲 促進生態多樣性

授粉昆蟲是維持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牠們的棲息地正日益受到威脅。為此,愉景灣於區內最大的公園——中央公園,推出了創新的「DBee Oasis 都市綠洲計劃」。此計劃的核心項目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繁花塔」,由香港興業關愛行動義工隊與蜜蜂保育組織Beetales攜手打造。這個花塔不僅採用天然物料建造,為授粉昆蟲提供水源,更巧妙地設置了「蜜蜂旅館」,為獨居蜂等重要的授粉者提供安全的繁殖巢穴,預計受惠的授粉昆蟲超過50種,如蜜蜂、獨居蜂、甲蟲、蝴蝶及飛蛾等,更包括兩種本地體形最大的蝴蝶—身長約9至16厘米的金裳鳳蝶和裳鳳蝶,是本港罕有受法例保護的昆蟲。。

為確保本土植物群落的繁榮,項目特意從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引入本地植物品種,並以螺旋式種植法栽種,同時利用木材廢料製成的木屑進行覆蓋,促進健康的土壤生態。值得一提的是,為吸引珍貴的裳鳳蝶(受本地法例保護的蝴蝶品種)及金裳鳳蝶,園內更種植了牠們的寄主植物——印度馬兜鈴(同受《林務規例》保護)。為科學評估項目成效,愉景灣更與大專院校專業團隊合作,透過先進的環境DNA測序技術,持續監測繁花塔周邊昆蟲的多樣性及數量。為慶祝項目啟動,Beetales團隊更帶領員工參與「蜂蜜酒釀製工作坊」,讓參與者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深刻體會保護授粉昆蟲的重要性。

DBee Oasis城市綠洲花塔設於愉景灣中央公園,是香港首個專為授粉昆蟲而設的城市綠洲項目

愉景灣保育發展|鏡頭下的自然:生態導覽與攝影分享

愉景灣背靠壯麗的老虎頭郊野公園,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2024年,集團與知名生態攝影師合作,舉辦了「愉景灣生態攝影導覽」活動。參與者在專業指導下,學習觀鳥技巧和生態攝影心得,並有機會近距離觀察樺斑蝶、綠袖弄蝶及斑文鳥等多種本地蝴蝶與鳥類。此類活動不僅讓市民透過鏡頭與自然深度連結,同期舉辦的「探索自然攝影比賽」更進一步推動了本土自然攝影的風氣,鼓勵公眾以嶄新視角發現和分享香港的生態之美。此外,為了系統性地保護珍貴的沿海生態系統,愉景灣自1990年代起便已開展人工紅樹林種植計劃,並自2023年起與本地大專院校合作,進行實地研究,為未來的紅樹林保育工作(如移植耐鹽品種及物種分佈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區內更設有紙包飲品盒回收桶

愉景灣保育發展|循環再生:打造全面的資源回收網絡

在推動循環經濟方面,愉景灣展現了其前瞻性和系統性。社區內設置了多元化且便利的回收設施,包括由環保署贈送、可連接「綠在區區」儲分的智能回收桶、太陽能智能舊衣回收桶,以及與MilMill合作的紙包飲品盒回收桶等。除了超過150套四色回收桶外,位於GREEN ICON(前身為垃圾房)的「綠在離島回收站」由離島婦聯營運,逢星期二為居民提供額外的回收途徑,其回收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愉景灣的廚餘回收計劃已推行逾十年。自2022年起,愉景灣與O.PARK 1合作擴展該計劃,覆蓋區內所有屋苑(共64個回收點)及主要商戶如酒店、會所、學校及超市等,實現了「全民參與」。目前,每日收集到的廚餘量多達800公斤,大部分運往O.PARK 1進行厭氧分解轉化為生物氣發電,副產品肥料則用於區內園藝及贈予參與農莊計劃的居民,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生態系統。據統計,2024至25年度,全年回收廚餘量超過220噸,相當於減少了112噸的溫室氣體排放。此外,區內亦設有廚餘機及碎玻璃機處理少量本地廢物,製成的堆肥和玻璃粉用於園藝及鋪路維修。為有效處理園林廢物,公司更斥資購入碎木機,每月處理近3噸廢木,製成肥料或經加工製成公共木櫈,部分則轉贈職安局作培訓用途。區內亦設有發泡膠壓縮機,實現源頭減廢。

香港興業國際在愉景灣多棟物業、戶外場地架設逾770塊太陽能板,並連接到電網

愉景灣保育發展|太陽能應用與社區共融空間

節能減排是愉景灣環保工作的另一重點。目前,已在愉景灣及中染大廈等地安裝了771塊太陽能板,每年可減少約172,856公斤的碳排放,相當於種植了超過7,500棵樹。社區空間「Green Square」更是居民體驗綠色生活的重要場所。這裡每月第一個星期六會舉辦愉景花市,售賣有機蔬果及植物。廣場及中央公園設有50多塊農地,供居民參與為期半年的耕作體驗,免費使用由O.PARK 1廚餘轉化而來的堆肥,讓農耕別具意義。此「Farm Project」深受家庭歡迎,成為了豐富的親子活動。同時,為向下一代傳遞環保訊息,「愉景灣小農夫計劃」定期舉行,讓小學生在多方協作下親身體驗耕作樂趣。

Green Square不僅是綠色生活的實踐地,也是社區共融的平台。愉景灣夥拍聖雅各福群會「藝想」推行「社區藝術共融計劃」,由具藝術天份的自閉症學員帶領近百名社區人士,共同創作陶瓷花盆和葉子等藝術裝置,美化園圃,體現了社區的高度連結與合作精神。

透過多元化的保育項目、完善的回收系統以及社區參與平台,愉景灣正不斷深化人與環境的連結,致力將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理念根植於社區的核心價值之中,為香港建設一個更綠色、更宜居的未來貢獻力量。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