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人格特質】想孩子未來有責任感、自律有條理? 研究:媽媽給予「這個」 子女易有好個性

【人格特質】想孩子未來有責任感、自律有條理? 研究:媽媽給予「這個」 子女易有好個性

mami熱話
By peiyee on 15 May 2025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擁有良好的個性,比如責任感、親切與合作精神。最新的研究顯示,童年時期母親給予的溫暖關愛,不僅能讓孩子擁有美好的回憶,還會深遠地影響他們未來的人格發展。尤其是在5至10歲這段關鍵階段,孩子若能感受到更多母親的溫情支持,長大後在性格上更容易展現開放、盡責與親和等優秀特質,這對他們未來的生活與人際關係都有正面幫助。

母愛影響孩子人格特質 | 目錄 + 快速連結

孩子若能感受到更多母親的溫情支持,長大後在性格上更容易展現開放、盡責與親和等優秀特質Photo from 《再見媽媽又再見》劇照

探究母親對孩子人格的影響

本研究由愛丁堡大學心理學教授 Jasmin Wertz 帶領,使用了超過2,200對同卵雙胞胎從出生追蹤至18歲的長期數據。選擇同卵雙胞胎作為研究對象,有很重要的原因:同卵雙胞胎擁有完全相同的基因,且通常生活在相似的家庭環境中。這使得研究人員能有效剔除基因與家庭環境帶來的干擾因素,更精準地探究母親溫暖態度對孩子人格形成的真實影響。換句話說,這樣的研究設計能讓我們更清楚知道,是母愛本身,而非遺傳或其他外在因素,在塑造孩子的性格上發揮關鍵作用。

研究剔除基因與家庭環境帶來的干擾因素,更精準地探究母親溫暖態度對孩子人格形成的真實影響Photo from MamiDaily

觀察母親對孩子不同的態度

研究團隊在家訪時,透過五分鐘的錄影訪談,仔細觀察並評估母親對孩子展現的情感溫度。部分母親在訪談中表現出大量的正面情緒與同理心,常會說像「她是我的陽光,我非常愛她」這樣溫馨的話語,表達對孩子的愛護與讚美;而另一些母親則可能表達較多的批評或負面情緒,顯得較為嚴厲或疏離。這些情感表達的程度和品質被量化評分,隨後與孩子18歲時的性格特質進行對照,使用的是心理學界廣泛認可的「大五人格」模型,這模型涵蓋了開放性、盡責性、外向性、親和性及神經質等五大特質。

 

 

母愛影響開放性、責任感和親和力

研究結果顯示,童年時期受到更多母親溫暖關懷的孩子,到了18歲時,通常展現出較高的開放性、親切合作精神與責任感。這意味著他們更願意接受新事物、與他人友好相處,且在生活中更有條理與自律。不過,母愛對孩子的外向性和神經質這兩項特質的影響則不明顯,暗示這兩方面可能更受其他因素如同儕關係、個人經歷或基因遺傳的影響。

展現出較高的開放性、親切合作精神與責任感,更願意接受新事物、與他人友好相處,且在生活中更有條理與自律Photo from 《你好再見媽媽》劇照

母愛效應雖小但持久

Jasmin Wertz 教授強調,雖然母愛對人格特質的影響在數據上看似微小,但這些影響相當穩固且持續到成年早期。18歲對年輕人來說,是開始從父母身上獨立、塑造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研究發現,童年早期母親展現的親情,即使在這個獨立成長的關鍵時刻,依然能對孩子的個性發揮明顯的正向作用,這突顯了早期關愛的重要性。

母愛對人格特質的影響在數據上看似微小,但這些影響相當穩固且持續到成年早期Photo from 《反起跑線聯盟》劇照

政策與教育的啟示

這項研究除了對科學界有價值外,對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家庭福利、心理健康等領域的專業人士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Jasmin Wertz 教授指出,若社會能夠透過政策和資源支持家長更加表達親情,不僅能促進個別家庭的和諧,更可能在整體人口層面帶來長期的正面影響。具體措施包括改善家庭經濟條件、幫助有心理健康困難的父母接受專業治療,以及推廣各種育兒課程,這些都是增強親子間情感聯繫的有效方法。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