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濕全面解析】懷孕皮膚會變乾?從成因到日常護理 ,告別孕產乾燥脫皮癢
懷孕期間和產後初期,許多孕媽咪和寶媽發現自己的皮膚變得異常乾燥,怎麼擦保濕產品都沒效果。荷爾蒙劇烈變化,加上睡眠不足與壓力,讓原本水潤的膚質變得乾燥,臉上甩皮、身體發癢,實在令人苦惱。除了乾燥,臉上冒出色斑也是很多媽媽的肌膚煩惱。皮膚乾燥如何改善?別擔心,今日帶你全面了解乾燥的成因與對策:從認識乾性皮膚與皮膚缺水的差別,到調整保養步驟、有效保濕成分、季節對策和生活習慣建議,全方位幫助孕期和育兒中的妳重拾水嫩光采!
乾性皮膚 vs 皮膚缺水
皮膚乾燥有時是因為天生皮膚屬於乾性(缺乏油分),有時則是屬於「缺水型」乾燥(皮膚底層缺水)。簡單來說,乾性皮膚通常指肌膚天生油脂分泌較少,缺乏滋潤,因此皮表容易乾裂脫屑;而缺水肌膚則是指任何膚質都可能因水分不足而出現的乾燥狀態,即皮膚深層缺水導致的緊繃粗糙。兩者的症狀雖都有乾燥、緊繃,但成因不同:乾性肌膚缺的是油,皮膚缺水缺的是水分。
因此,改善方法也略有不同——乾性皮需要適度「補油」並強化皮脂膜,而缺水肌則更需要「補水」並鎖住水分。 如何判斷自己屬於乾性皮膚還是皮膚缺水呢?一般來說,乾性膚質的媽媽皮膚全年都容易乾燥脫皮,洗完臉後特別緊繃,甚至可能出現細小裂紋或癢感。而缺水引起的乾燥甚至可能呈現外油內乾,即表面出油但深層缺水,肌膚看起來依然黯淡無光。無論是哪一種乾燥,基本對策都是保濕:補充水分並減少水分流失。了解這兩種乾燥的差異,有助於我們選對改善方法。
孕期與產後皮膚乾燥的原因
不少媽媽疑惑,為什麼偏偏懷孕和生完孩子後皮膚變差、變乾了呢?其實孕期與產後是女性身體變化最大的階段之一,皮膚狀況也跟著出現波動。以下是懷孕和育兒初期常見的皮膚乾燥原因:
荷爾蒙變化:懷孕時激素水平劇烈改變,可能讓皮膚屏障功能變弱、角質層含水量下降,導致乾燥敏感。產後激素驟降,皮脂分泌失衡,也容易讓皮膚變得特別乾燥。
養分與水分:懷孕時胎兒生長會消耗媽媽許多營養和水分,若補充不夠,媽媽自身就容易皮膚缺水。加上孕婦新陳代謝快、出汗多,水分流失更嚴重。產後哺乳也帶走大量水分,喝水不足的話,肌膚很容易乾巴巴。
睡眠不足與壓力:孕期和育兒期睡眠不足,都會降低皮膚的修復能力,皮脂膜無法及時修護,久而久之皮膚乾燥、暗沉就找上門。再加上帶孩子的疲勞和壓力大,壓力荷爾蒙上升,皮膚的保水功能也會受影響。
外在因素:過度清潔(熱水燙洗、用皂性洗劑等)會帶走皮膚必要油分,讓皮膚更乾。再加上秋冬低濕度氣候或長期待在冷氣房,乾燥的環境會加劇肌膚的水分流失。
保濕與鎖水
想要改善皮膚乾燥,首要就是理解保濕的基本原理。很多人以為只要狂飲水、多噴噴霧或勤敷面膜就能解決乾燥,但其實皮膚保濕要講究「補水」與「鎖水」並重。 所謂補水,就是為肌膚補充水分,比如用含玻尿酸等高保濕成分的化妝水或精華將水分導入角質層;鎖水則是在補水後減少水分流失,例如靠乳液、面霜等含油脂成分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防止水分蒸發(乳木果油、神經醯胺等都有鎖水作用)。簡單說,保濕要先給皮膚加滿水,再用油份把水鎖住。只補水不鎖水,水分很快又流失;只鎖水不補水,皮膚沒有水分可鎖,兩步缺一不可。
孕媽咪應該如何做好保濕?
完整保濕護膚程序:清潔、化妝水、精華、乳液/面霜、防曬
繁忙的媽媽也許沒空折騰繁複的保養步驟,但一個基本的保濕護膚程序還是值得每天堅持的。以下是一套簡單有效的保濕護理步驟,幫助改善乾燥膚況:
溫和清潔:早晚用溫水搭配溫和潔面乳清洗,避免用皂鹼或過熱的水洗臉,以免洗去皮膚天然油脂。清潔時輕柔按摩,洗後用柔軟毛巾按乾,不要用力摩擦皮膚。
保濕化妝水:潔面後趁皮膚微濕,立即拍上保濕化妝水,給角質層迅速補水。選擇不含酒精且含玻尿酸、甘油等成分的化妝水效果更佳。
保濕精華:再塗上一支高保濕精華液,為肌膚深入補水,加強對抗乾燥。質地輕爽的保濕精華能幫助改善嚴重乾燥情況,恢復皮膚彈潤。
乳液/面霜鎖水:最後以滋潤的乳液或面霜鎖住先前補充的水分。白天用清爽乳液,晚上換上厚實的面霜,含天然油脂或神經醯胺等成分的產品能強化皮膚屏障。全臉均勻塗抹即可。白天護膚最後別忘了擦上防曬,避免紫外線進一步傷害皮膚。
*貼心提示:孕媽在選購保養品時,儘量挑選成分單純溫和、標示孕婦可用的產品,盡量不含刺激性的香精、酒精或藥性成分。如果擔心成分安全,一些天然小撇步也很實用:如局部乾燥時薄薄塗一層凡士林來鎖水,或以蘆薈凝膠濕敷為皮膚快速補水,這些方法都簡單又有效。
臉部保濕與全身保濕的日常做法
保濕當然不僅僅是臉部,還有身體!對於臉部的保濕我們了如指掌,但卻忽略了對身體的保濕。現在就來分享臉部和全身保濕的最常見的方式吧!
臉部保濕:除了每日的基礎保養外,每週可敷1~2次保濕面膜,加強肌膚補水。最重要的是每次洗臉後都要立即完成保濕鎖水,不要錯過洗後肌膚微濕的黃金時刻。
全身保濕:沐浴後趁皮膚微濕立即塗抹潤膚乳或身體油,特別在腹部、大腿等乾癢處多按摩幫助吸收,可減輕不適並保持皮膚彈性。洗澡水別開太燙、時間別太長,以免洗去皮脂。雙手因頻繁清洗變得乾裂時,也要隨時補擦護手霜來保濕。
季節性影響與乾燥氣候對策
季節變化對肌膚的影響很大。尤其到了秋冬空氣乾冷,皮膚更容易出現乾燥脫皮。孕媽和新手媽媽在乾燥季節裡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加濕與調整保養:秋冬開暖氣時要記得提高室內濕度(使用加濕器或擺放水盆),避免空氣過於乾燥。保養品也要升級滋潤度,可將乳液換成厚霜,或在最後加一層油類鎖水,讓肌膚更有抵禦嚴寒乾燥的能力。
飲食與生活習慣
俗話說「養膚先養身」,皮膚的狀態很大程度也反映了身體內在的健康與否。對於孕媽和新手媽媽而言,除了塗塗抹抹,各種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也能從內而外改善皮膚乾燥:
充足飲水:每天至少喝8杯水,孕期和哺乳期更要多次少量地補充水分,才能維持皮膚的水分平衡。
均衡飲食:營養均衡能提升皮膚狀態。多吃蔬果攝取維他命和抗氧化營養,適量補充蛋白質和健康脂肪,都有助皮膚保持潤澤彈性。
充足休息:儘量保證足夠的睡眠和放鬆時間。睡覺時皮膚會自我修復,新手媽咪雖難一覺到天亮,也請抓緊機會小憩或讓家人幫忙帶娃,好讓皮膚有時間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