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MamiDaily 親子日常 app
【管教方式】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父母身教勝過千言萬語 7個常見育兒錯誤要避免

【管教方式】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父母身教勝過千言萬語 7個常見育兒錯誤要避免

家庭關係 教育心得
By Dara on 13 May 2025
Deputy Managing Editor
當自己成為父母,才明白父母的喜怒哀樂,以及無私的愛!

孩子的行為猶如一面鏡子,反映出父母的言行舉止、情緒管理及價值觀。美國教育作家Dorothy Nolte在其詩作《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中指出:「If children live with criticism, they learn to condemn.」意即孩子在批評中成長,將學會譴責他人。因此,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有深遠影響。以下列出數種常見的育兒錯誤,供家長參考與避免。

父母錯誤行為|目錄 + 快速連結

父母就是一面反思鏡,從態度、處事方式、情緒管理等,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性格Photo from MamiDaily

1. 沒有以身作則

a. 行為不一致

兒童天生具有模仿的能力,尤其在幼年時期更為明顯。他們透過觀察父母的行為,學習如何與人互動、處理情緒以及面對挑戰。如果父母要求孩子遵守規矩,自己卻常做出相反行為,會讓孩子感到混淆與不服從。若父母行為不一致,將難以建立有效的教養,孩子亦不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建議以身作則,努力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透過實際行動示範尊重、負責任和有禮貌的態度,在做錯事時勇於承擔。

b. 負面行為

父母的態度、處事方式、情緒管理等,無聲地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性格。比如,父母尊重他人、誠實守信,孩子自然學會尊重和誠實;相反,若父母經常說謊或情緒失控,孩子也可能模仿這些負面行為。

在教導孩子時,宜結合言教與身教Photo from MamiDaily

2. 為孩子做決定

許多父母為了孩子「好」,常常事事安排妥當,替孩子決定,但過度控制會削弱孩子的獨立性與判斷力,亦限制了孩子自主選擇和承擔後果的機會。父母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選擇空間,鼓勵他們自己做決定,並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建議讓孩子參與日常小決定,如選擇衣服、安排功課時間等,培養其自主性。

 

3.批評與比較

不少家長愛用批評和比較作為管教手段,期望藉此促使孩子改正錯誤、提升表現。然而,過度或不當的批評與比較,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使孩子產生自卑感,甚至引發逆反心理。父母應避免以「你為甚麼這樣⋯」、「為甚麼你不能像誰一樣」等字句跟孩子說話,應該專注於孩子的優點與努力,給予正面肯定,並適度引導孩子改善不足,而非一味追求完美。

 

4.只看結果忽略孩子的努力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或比賽落敗時,若家長只關注輸贏,會令孩子覺得努力毫無意義。研究指出,父母的期望與支持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顯著影響。建議多鼓勵孩子參與過程與態度,例如:「我看到你這段時間很努力,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只用言語批評孩子的行為,卻未展示正確做法,孩子難以理解和模仿Photo from MamiDaily

5. 情緒教育

a. 情緒失控

當父母情緒失控時,孩子會感受到緊張、恐懼甚至不安全感,因為他們尚未具備成熟的情緒調節能力,容易將父母的情緒波動內化為自己的焦慮與不安。所以父母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應保持冷靜和理智,有助教導孩子如何健康表達和調節情緒。萬一情緒來襲時,父母應暫時離開現場,深呼吸或散步,給自己時間冷靜,避免情緒化言語傷害孩子

b. 冷暴力

冷暴力亦是父母經常出現的行為,孩子不僅難以理解錯誤原因,還可能學習到負面情緒處理方式,形成惡性循環。為讓孩子了解溝通的重要性,避免冷暴力或冷漠的行為模式,父母在家庭中應彼此尊重,並以平和的態度解決衝突。

c. 忽略孩子感受

父母有情緒,孩子一樣有,但家長很容易忽略他們的情緒表達,或簡單地制止哭鬧,會讓孩子學會壓抑情緒,長大後可能出現情緒管理困難。建議先處理情緒,後處理行為,父母應教導孩子理解和表達情緒,幫助他們建立調節情緒的能力。

若家長未能妥善管理情緒,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發展Photo from MamiDaily

6. 以打罵代替溝通

體罰並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使孩子學會以暴力解決問題。研究指出,體罰與孩子未來的攻擊性行為有正相關,此外,長期處於指責與打罵的環境中,孩子易產生慢性壓力,影響心理健康。建議採用正向教養方式,鼓勵孩子表達感受,並引導他們理解行為的後果。

7. 說話多於聆聽

說到養育子女,傾聽可謂是爸媽其中一個重要技能。當孩子跟自己傾訴時,爸媽不用急著分享自己的感受,反而應該好好的聆聽孩子的想法。成為一個好的聆聽者,也是愛和支持的一種,當孩子分享完後,才慢慢一起尋求解決辦法吧。

父母在面對壓力和挫折時,保持冷靜和理智,教導孩子如何健康表達和調節情緒Photo from MamiDaily

最有力的教育工具不是說教,而是自身的行為。孩子透過觀察和模仿,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處事。父母若能以身作則,展現誠信、尊重、耐心與愛心,將為孩子奠定堅實的人格基礎,促進其健康成長。育兒之路雖然充滿挑戰,但身教的力量將陪伴孩子走得更遠、更穩健。

 

【隨時隨地接收更多育兒教育資訊】

📱 立即下載 MamiDaily 親子日常APP

🤱🏻 追蹤我們的 Instagram: mamidaily.hk

🔔 訂閱 MamiDaily 親子日常 Youtube頻道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