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傷害】父母機不離手恐影響孩子健康和發展? 研究揭示:或將對孩子造成這幾個隱形傷害
隨著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在生活中愈來愈普及,科技帶來的便利不容否認,但也悄悄改變了親子之間的互動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開始關注一個現象:當父母在照顧孩子時頻繁使用電子產品,這種被稱為「父母科技使用」(Parental Technology Use, PTU)的行為,可能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產生不容忽視的影響。
Photo from 《喜歡的話請響鈴》劇照
近期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兒科期刊》(JAMA Pediatrics)的一項系統性綜合分析,匯總了來自10個國家的21項研究,涵蓋近1萬5千名家長與5歲以下兒童的資料。研究結果顯示,父母在育兒過程中過度使用科技裝置,與孩子在多方面的發展問題呈現穩定關聯,尤其是造成這4大負面影響:
Photo from MamiDaily
1.認知發展受阻
研究發現,父母在孩子面前長時間使用手機,會導致親子間即時互動的頻率與品質下降。對幼兒而言,語言發展、邏輯推理、專注力等認知能力的建立,很大程度依賴於與照顧者的直接互動與語言交流。一旦這些互動被科技中斷,孩子便容易錯失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機會。
2.情緒與行為問題增加
父母因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分心玩手機,對孩子的回應往往變得延遲、片段甚至矛盾,這種不一致的回應會使孩子感到困惑與不安。研究指出,這類「不穩定回應」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內化行為(如焦慮、退縮)或外化行為(如易怒、攻擊性),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孩子的情緒穩定與人際互動能力。
Photo from Mami Daily
3.親子依附感削弱
安全依附關係的建立是嬰幼兒心理發展的核心之一,而這需要父母提供穩定、專注且具回應性的照顧環境。當孩子多次在尋求關注時被忽略或推開,容易產生被拒絕感,進而削弱與父母間的連結,影響其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感的建立。
4.孩子螢幕使用時間上升
研究同時發現,當父母自身的螢幕使用時間較長時,孩子也更傾向花更多時間接觸電子裝置。這種模仿行為不僅使孩子提早接觸大量螢幕,還可能增加日後沉迷電子產品的風險,進一步影響睡眠品質、視力發展與身體活動量。
Photo from MamiDaily
父母要有意識地使用電子產品
研究團隊強調,這些結果並不意味著科技產品本身是有害的。事實上,科技若運用得宜,也能成為協助育兒的好工具。問題關鍵在於父母是否能夠「有意識地使用」,尤其是在親子互動的關鍵時刻——例如共進晚餐、親子遊戲時間、臨睡前的陪伴——是否願意放下手機,全心陪伴孩子,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穩定可靠的支持者。
父母可以怎麼做?
如果你也開始察覺自己在孩子面前「手機不離手」,其實不必焦慮,調整生活習慣從現在開始永遠不嫌晚。以下是幾個實用的小方法,有助於父母減少在親子時光中分心滑手機的情況:
Photo from Mami Daily
1.設立「無手機時段」
例如家庭用餐時間、親子閱讀時間或孩子睡前半小時,盡量將手機放遠甚至關靜音,給孩子一段真正專屬的陪伴時光。
2.固定「查看訊息」時間
與其隨時查看社交媒體或訊息,不如為自己設定特定時段(如每隔兩小時一次)集中回覆訊息,避免手機成為注意力碎片的來源。
3.把手機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視線範圍外等於心理距離更遠,能有效降低下意識拿起手機的衝動。
4.用「親子互動」代替滑手機時間
哪怕只是一起拼圖、散步、講故事,這些看似日常的小事,對孩子的情緒穩定與依附建立都有巨大助益。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