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世代家長攻略】青年屏幕沉迷?學術取巧?社交退縮? 面對AI時代 父母11個應對策略
我們正身處一個受人工智能(AI)深刻影響的時代。對於在數碼環境中成長的香港青少年而言,這不僅是接觸新科技,更是學習模式、社交互動和日常行為的重大轉變。從無處不在的推薦演算法到生成式AI的應用,這些技術已深度融入青少年的生活。作為家長,既驚歎於科技的便利,也擔心其潛在影響。青少年如何使用電子設備、獲取資訊和進行溝通?哪些核心成長要素需要我們持續關注?本文將探討AI對當代青少年行為的影響,特別在屏幕時間、學習和人際溝通方面,並提供具體的應對建議。
Photo from MamiDaily
AI影響青少年的三大困局
1. AI推薦演算法延長屏幕使用時間
過去,「屏幕時間」主要指看電視或玩遊戲,但如今在AI的驅動下,青少年與電子屏幕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AI推薦演算法是延長屏幕使用時間的重要因素,它根據用戶偏好推送感興趣的內容,如TikTok、Instagram、YouTube及新聞App,背後的 AI 都在精準地學習用戶的偏好,持續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令青少年容易沉浸其中,形成「資訊繭房」。
研究顯示,本地青少年在電子屏幕上的時間顯著增加,這引發了對視力健康、體能活動減少和睡眠質量下降的隱憂。此外,AI助手如Siri和Google Assistant或各類聊天機器人的普及,改變了青少年獲取資訊的方式。他們更傾向於向AI提問,而不是進行獨立思考,這可能減少了主動探索和深度思考的機會,亦加深了對技術的依賴。
在娛樂方面,AI的應用讓數碼娛樂更加吸引,但也加劇了過度沉迷的風險。過度依賴手機可能導致網絡成癮,對學業、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家長應對建議
重新協商與設定界線:與青少年共同商討合理的屏幕使用時間,鼓勵他們設定「無屏幕」時段或區域(如睡房、餐桌)。
鼓勵多元活動:引導青少年參與體育、藝術、戶外或義務工作等活動,豐富生活體驗,減少對數碼娛樂的依賴。
培養批判性媒介素養:一起討論推薦演算法的運作方式,提醒青少年注意資訊來源的單一性和潛在偏見,鼓勵尋找多元觀點,辨別資訊真偽。
Photo from MamiDaily
2. 學術誠信危機及慣於依賴 AI
AI工具已成為香港青少年學習和生活的「新常態」。生成式AI(如ChatGPT、Midjourney等)的出現,為學習和創作帶來革命性變化,也帶來學術誠信危機。調查顯示,超過七成青少年曾使用生成式AI來撰寫論文、製作簡報、檢查語法或潤色文字等。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更發現,高達 86% 的學生在學習中使用 AI。這種趨勢也逐漸向中學蔓延。AI能提升學習效率,輔助理解複雜概念,但也潛在削弱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當學生習慣於依賴 AI 生成答案或觀點時,他們可能失去自己深入研究、分析論證、形成獨特見解的動力和能力。
家長應對建議
建立開放坦誠的溝通:與青少年討論AI在學習中的角色,強調學術誠信的底線。
強調過程與深度理解:將重心放在思考過程和知識應用上,而非僅僅是最終成果。視AI作為輔助研究、拓展思路、檢查錯誤的工具,而不是代替思考和寫作。
培養信息評估能力:教導青少年批判性地評估AI生成的內容,學習交叉驗證信息來源,識別錯誤和偏見。
與學校保持溝通:了解學校對AI使用的政策,與老師合作引導學生,在遵守規範的前提下,有效利用 AI 輔助學習。
Photo from MamiDaily
3. 削弱語言表達能力及影響人際互動
AI不僅改變了青少年與信息的互動,也在重塑他們的人際溝通。從積極方面看,AI 技術為溝通提供了便利。AI翻譯工具打破了語言隔閡,社交媒體的推薦演算法能擴大社交圈,對於一些性格內向或有社交焦慮的青少年,AI 聊天機器人甚至可能提供某種程度的情感支持和陪伴。然而,過度依賴 AI 進行文字溝通(如使用 AI 潤色訊息、生成回覆),可能削弱青少年自身的語言組織和情感表達能力。其次,若青少年花費大量時間與 AI 聊天,可能減少與家人、朋友進行真實、深入的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長遠來看不利於社交技能和情商的發展。
此外,AI 演算法主導的內容推送,容易讓青少年陷入「同溫層」效應,只接觸到與自己觀點相似的信息和人群,限制了他們接觸多元觀點、理解不同立場的機會,不利於培養包容和批判性思維。
家長應對建議
強調真實互動的價值:鼓勵家庭成員和同輩之間的面對面交流,重視非語言溝通,如眼神交流、肢體語言、語氣語調,這些是 AI 無法替代的。
鼓勵參與多元社交活動:讓青少年參加學校社團和社區活動、興趣小組等,學習人際關係處理。
加強數碼公民教育:教導青少年負責任地使用網絡工具,尊重他人隱私,警惕網絡欺凌與詐騙。
培養同理心與理解力:引導孩子學習換位思考,理解他人感受,接觸不同背景的人和觀點,拓寬視野,避免陷入狹隘的「同溫層」。
Photo from MamiDaily
結語:變革中的堅守與智慧引導
AI時代的浪潮正深刻影響青少年的成長,面對這些變化,家長無需過度焦慮,更不必視 AI 為洪水猛獸。關鍵在於理解變化的本質,並堅守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關注、獨立思考的培養、真實情感的珍視及道德責任感的塑造。作為香港家長,我們的角色不是阻止青少年接觸 AI,而是成為智慧的引導者,火幫助孩子學會駕馭AI工具,讓科技成為他們成長的助力。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