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子矛盾】14歲兒想買$240運動鞋 被爸爸拒絕 嬲爆「無錢唔好生」 網意見兩極爭議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在經濟能力範圍內,既不溺愛又能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讓他們擁有幸福的童年。窮養與富養的討論一直存在,而如何拿捏其中的平衡點,讓孩子在物質與精神上都能得到適切的滿足,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議題。近日,一則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爆紅的事件,再次引發了關於家庭經濟與孩子需求的討論。
Photo from MamiDaily
想要一雙240元的運動鞋被拒
近日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一則關於青少年與父親之間對話的截圖引發了廣泛關注。台灣一名十四歲的中學生,因為希望父親購買一雙價值台幣1000元(約港幣240元)的運動鞋遭到拒絕,於是就在網上公開發文表達強烈不滿,甚至直言「拜託沒錢真的不要生小孩」。這番言論隨即引來大批網友圍觀,並形成截然不同的兩派意見。
Photo from MamiDaily
事主感到委屈和不滿
該名事主在貼文上表示,他認為自己並非無理取鬧,只是希望擁有一雙好穿、不會磨腳的運動鞋。他提到自己正值發育期,且有參與田徑訓練,因此認為品質較好的運動鞋對他而言相當重要。然而,當他向父親提出購買一雙新運動鞋時,卻遭到父親以「爸爸都穿1000元(約港幣240元)以下,沒錢了,以後工作自己賺」為由拒絕。這讓事主感到相當不解與委屈,還認爲爸爸這是在情緒勒索他。事主甚至質疑家中經營公司,經濟狀況應不至於如此拮据,不明白為何連一雙他認為並非過於昂貴的鞋子都難以獲得。
Photo from Mami Daily
需滿足孩子需求?
對於事主的遭遇,部分網友表達了理解和支持。他們認為不應以過於苛刻的標準要求一個十四歲的青少年,質疑要求孩子自行負擔生活所需的觀念是否過於悲哀,考量到學生活動量大,品質較差的鞋子確實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不傷腳的鞋子240元左右是正常價格」、「說實在的,鞋子不要買便宜貨」、「覺得240元鞋子很貴,真的乾脆不要生小孩」、「我家兒子中學都穿百多元,超自卑的」、「現在不打折都數百元起跳了,你父母的物價觀念還停留在很久以前吧!」
Photo from Mami Daily
應體諒父母難處?
另一部分網友則對事主的態度和行為提出了嚴厲批評。他們認為孩子應該體諒父母的經濟狀況,即使想要好的物品,也應考慮父母是否能負擔。有網友反問事主,將來賺錢後是否也會為父母購買物品,並批評現在部分年輕人動輒以「沒錢幹嘛生我」來情緒勒索父母。「欠你的嗎?你賺錢了給父母買嗎?」、「現在的小孩動不動就說沒錢幹嘛生我,真的很難聽!」、「等你長大知道你爸還有龐大的貸款和整個公司要養,銀行的錢要還,你就不會在這裡抱怨了」。
更有網友直言,事主不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只會索取。令人意外的是,也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年少時更為艱困的經歷,認為240元的鞋子並非必需品:「不懂為何要買240元,我十四歲也才買幾十元到一百多元,十三歲就出來工作了」、「我國中二年級就被家裡趕出門,除了上學之外都在拚命工作」、「我現在穿的鞋子不到100元,也不會磨腳」。
Photo from Mami Daily
事主補充無法自行打工賺錢
事後,事主又補充說明自己年僅十四歲,無法合法打工賺錢,否則早已自行購買。他對於部分網友未經了解全貌就妄下定論的評論表達不滿,認為自己只是想在網上抱怨一下,不理解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反應。他強調自己對鞋子的需求並非奢侈,且一雙品質好的鞋子若正常使用可以穿好幾年,認為父母本就應該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所需品。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
Text:Mami Editorial
Source: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