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IQ小孩】哈佛研究揭孩子有3次機會變得更聰明 掌握3關鍵階段 後天養成高IQ小孩
小朋友聰不聰明,真的只能靠基因決定嗎?哈佛大學的兒童行為科學家Richard Weissbourd教授就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在長期的觀察與研究中發現,孩子的大腦在12歲以前會經歷三次「黃金發育期」,如果父母能在這幾個關鍵階段給予適當的引導與刺激,孩子的智力與認知能力便能大幅提升。
Photo from Mami Daily
父母掌握孩子3階段
Richard Weissbourd指出,雖然嬰兒出生時的大腦尚未完全成熟,但隨著成長,神經連結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不過這種增長是有時限的——一旦超過12歲,大腦中負責視覺、聽覺、語言及邏輯思考的區域就會進入發展緩慢期,可塑性也會下降。因此,童年正是孩子建立智能與性格的黃金時段。
換句話說,基因固然重要,但環境與教育方式,更是決定孩子是否能夠「後天變聰明」的關鍵。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孩子大腦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只要家長能掌握好節奏,就能在最合適的時機,給孩子最有效的陪伴與啟發。
Photo from Mami Daily
第一階段:0~3歲
這是大腦第一次高速發展的階段。孩子對世界充滿好奇,無時無刻都在觀察與模仿,尤其是爸媽的行為。這時候孩子的記憶力甚至比成年人快上3至4倍!家長的一舉一動他們都記在心裡,並用自己的方式「演出」來。
家長在這個時期的角色非常關鍵,因為孩子正在大量吸收資訊。Richard Weissbourd建議爸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做出不當示範,同時適時引導孩子建立良好行為與生活習慣。多陪他們玩耍、說話、探索新事物,能幫助大腦神經元形成更完整的連結。
Photo from Mami Daily
第二階段:5~7歲
第二階段的大腦發展雖然不像第一階段那麼快,但卻是孩子邏輯、語言、數理能力快速提升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吸收快,但對「是非」的判斷仍不成熟,模仿力依然很強,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
家長不應用責罵方式處理問題,因為此時的孩子若受到負面情緒干擾,可能會產生抗拒或叛逆心理。相反,應該嘗試用引導的方式幫助他們理解對錯,並鼓勵自我調整。
這個年齡的孩子特別適合接觸益智類玩具,如拼圖、積木等能刺激邏輯與創造力的遊戲。也可以多帶他們去戶外走走,動物園、公園或科學館等地方,讓孩子從真實互動中學習社交與觀察。
Photo from Mami Daily
第三階段:8~10歲
到了8歲左右,孩子的大腦發展逐漸接近成熟,這也是視覺、語言、邏輯等能力進一步發展的最後一波高峰期。可惜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對學習興趣下降,甚至出現抗拒與倦怠感,同時這個時段孩子的性格開始定型。
這時候的孩子會開始強烈地想要表現自己,也渴望被理解與認可。因此,比起強迫他們埋頭苦讀,更重要的是幫他們找到「學習與玩樂」的平衡點。家長要做的,是創造一個讓孩子可以自由表達、又不失秩序的環境,並加強親子間的情感連結。
Richard Weissbourd提醒,這個時期同時也是性格逐漸定型的關鍵期。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處理情緒、如何與他人互動,這些能力的培養會深深影響孩子的未來。因此,陪伴與信任,永遠是爸媽在這階段給孩子最重要的支持。
Photo from Mami Daily
延伸閲讀:
延伸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