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反思】父母掉進情緒勒索陷阱而不自知? 5日常說話比想像中更傷!是動力或壓力?
在華人傳統社會,孩子做錯事就會將責任歸咎於父母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父母在育兒問題上難免「愛之深,責之切」。一旦愛得過度,言語就會化身利刃情緒勒索孩子,久而久之讓孩子出現各種負面情緒,影響生活。爸爸媽媽們千萬別等到孩子們反抗時才覺悟,現在就來看看5個最常見的情緒勒索句子,一起做個負責任的好爸媽吧!
Photo from 《俗女養成記》
「我都係為你好咋」
爸爸媽媽們小時後肯定都曾試過被父母以「我都是為你好」為由勸說聽話,輪到自己當父母時,相同的句子自然脫口而出。經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的父母請仔細想想,我們為小朋友考慮的出發點雖是好的,但是否忽略了小朋友是個獨立個體,需要練習為自己的人生做主?萬一小朋友養成凡事聽從父母指示的習慣,不就無法培養獨立的性格嗎?因此父母下次請試著站在孩子的立場,將句子換成「你覺得如何」、「你有什麼計劃」等,和孩子一起練習規劃自己的人生!
Photo from 《誰先愛上他的》
「如果你唔xxx,我就⋯⋯」
不少父母會使用威脅或壓迫的手段來掌控子女,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將會伴隨無形的罪惡感、恐懼感等,做什麼事都深怕自己的言行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變得自卑又不自信。這裡舉例一個相當常見的威脅手段:「如果你不做功課,我就把你的玩具丟掉!」其實父母的用意是希望孩子自動自發做功課,但父母除了用玩具來威脅之外,並沒有進一步向孩子解釋不寫功課帶來的影響,事情不就沒有解決嗎?況且,這會讓孩子對於做功課和玩具被丟掉進行情感連結,進而愈加反感做作業。
Photo from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點解xxx可以,你唔可以?」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比較」,尤其是學生時期的各種表現更是家長們比較的目標,一旦處理不當,就容易養成孩子得失心重、嫉妒成性,並非好現象。「有比較才有動力啊!」爸爸媽媽是不是這麼想的呢?這話固然沒錯,但父母在比較之餘是否忘了肯定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只傳達了壓力而非動力?所以爸爸媽媽該做的就是給予孩子肯定,說一句「我相信你可以的」,讓他們建立自信,再引導孩子從學會欣賞他人優點,吸取經驗,這才是動力啊!
Photo from 《誰先愛上他的》
「我對你嘅要求好難咩,點解你做唔到?」
曾有研究顯示父母的社會及經濟地位會影響管教方式,但無論哪個階層,其中都普遍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為了維持家族的聲譽,或是避免孩子步上自己的後塵,父母都會對子女出現過高的期望,同時通過貶低子女來鞏固自己的價值觀。或許孩子明明就進步了,但爸媽就是看不到!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自暴自棄,並且對自身的價值感到存疑。建議爸爸媽媽學習放下對孩子的過度期望,並承認孩子的優點,在質疑孩子之前,請先關心孩子是否面對什麼困難!
Photo from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我辛苦搵錢養你,你就咁回報我?」
供應並照顧未成年孩子的生活起居是父母的責任,但許多父母卻習慣以此為勒索手段,讓孩子們心生愧疚,往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只不過孩子自有長大自力更生的一天,小時後扭曲的觀念很可能會讓孩子凡事以金錢作為衡量的標準,大有「有錢大晒」的架勢。所以父母與其用金錢作為威脅,倒不如多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讓他們從小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分清金錢真正的用途。
Photo from 《總覺得鄰家更幸福》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