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媽媽餵奶前未做好一件事 釀早產兒染惡菌亡 做好5步防範措施避免奶水受污染!
新生兒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分分鐘受到細菌的侵襲,父母勢必打起十二分精神,保護好嬰兒的健康。美國日前就公開兩名嬰兒感染「阪崎腸桿菌」(Cronobacter sakazakii)個案,其中一名嬰兒更不幸身亡,讓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向父母發出呼籲,切記做好衞生措施!
Photo from MamiDaily
早產兒感染致命細菌 不幸身亡
日前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分享兩宗「阪崎腸桿菌」感染相關的個案。當局在2021年9月收到了案例一投報,當時小男性患者年僅14天大,因為出現發燒、鵝口瘡、尿布疹等問題而接受檢查治療,後來證實感染「阪崎腸桿菌」,所幸接受長達三星期的抗生素治療後終於痊癒。案例二則是發生在2022年初,當時一名30週早產的男嬰正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情況穩定。然而就在出生第20天,他卻突然出現心率過低、呼吸暫停及發燒症狀,隔天還出現了癲癇。遺憾的是,男嬰最終在接受治療的第13天離世。
Photo from MamiDaily
與嬰兒配方奶及餵奶器具受感染有關
當局調查後發現,兩宗個案的惡菌感染源頭分別是嬰兒配方奶受污染,以及餵奶器具清潔不當滋生細菌有關。其中,過世的早產男嬰出世後同時接受親餵及導管餵食母乳,結果男嬰母親於家中使用的餵食器及吸乳器均被驗出「阪崎氏腸桿菌」。原來,男嬰母親一般在家中水槽清洗餵奶器具,並未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更是經常在器具仍然潮濕的情況下使用,結果「阪崎氏腸桿菌」經由器具污染母乳,導致嬰兒感染。
Photo from MamiDaily
如何預防「阪崎氏腸桿菌」?
根據本港食物安全中心資訊,「阪崎氏腸桿菌」其實常見於生產嬰兒配方奶粉的設施和家居環境中,一般對於新生兒和不足兩個月的嬰兒極具威脅,尤其是早產、體重不足2.5公斤和免疫力較弱的嬰兒的風險最高,這很大原因是因為新生兒胃中的酸性不足,讓惡菌得以存活。雖然阪崎腸桿菌感染情況很少發生,但要是嬰兒不幸感染上,就會導致如腦膜炎和敗血症等嚴重疾病。預防「阪崎氏腸桿菌」並不困難,父母受促在沖調嬰兒配方奶粉時做好以下措施:
-沖泡奶粉的水溫不低於攝氏70度(煮沸後放涼時間不超過30分鐘)。
-預先沖泡的配方奶應立即冷卻和貯存進雪櫃(貯存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若沖調後的奶未在兩小時內貯存,且未被飲用則應該倒掉。
-沖調好的奶應在餵食前才重新加熱(加熱時間不超過15分鐘),須確保在2小時內飲用。
-切勿使用微波爐加熱配方奶,而是應該將奶樽放在盛有溫水的容器中加熱(水位低於奶瓶上端)。
-高風險嬰兒應盡可能飲用經商業無菌處理的液態配方。
Photo from MamiDaily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Text:Mami Editorial